山东多家县级公立医院举债扩建 某院豪装52部电梯
公立医院的楼层越来越高,却让民营医院的心里越来越急。曹县一家民营医院负责人告诉记者,曹县人民医院的扩张,不可避免会对他们医院产生冲击。他们只有打特色牌,就是肿瘤放疗、化疗,才能争取患者。
深有同感的还有兖州当地民营医院院长孙书涛(化名)。在他看来,政府将巨大的资源都投向了公立医院,而在目前的政策环境下,民营医院在社保、征地、贷款、职员待遇、社区服务甚至医疗事故的鉴定上都与公立医院截然不同。“下一步的生存,都会是问题。”
据孙书涛介绍,其经营的医院规模不大,只有1100多平方。2003年开业后,也曾有过相对不错的发展势头,但随着医保范围的不断扩大,从去年开始,其门诊量和业务量均出现了下降。“以前还曾有过住院病号,现在基本没有了――在我这住院虽然便宜,可得自己掏腰包,去公立医院住院,可以报销相当可观的一部分。”
不仅如此,小到水电,大到土地,种种与公立医院不同的政策,都令孙书涛感觉到了危机感。“公立医院的水电,大都是有优惠甚至减免的。可在民营医院这,用电却要以每度近2元的商用价格结算;人民医院建的新院,使用的是国家划拨的土地,我们如果想扩大规模,却要自掏腰包,按商用土地的价格来购买使用,这让我们难以承受。”
在这样的环境下,民营医院职工的待遇也与公立医院有不小差距。以孙书涛的医院为例,其平均工资能比公立医院低40%左右。“也正因如此,职工的流动性特别大,每年都有人考取公立医院职位或跳槽离开,差不多每年都会有20%的人员出现变动。”“公立医院扩张的不是科研、学科建设方面,而是在建更多的医院大楼、在推出更多的高端服务方面的设施,比如高质量住院房间等。一些高端的医疗服务需求应该是民营医院的经营范围。公立医院的扩张让民营医院在没有财政投入、医保报销、也没有资格购买优良设备的情况下,生存空间越来越少了。”有民营医院的经营者感慨。“我觉得医改应该是要最大化让公立医院保障普通大众的就医需求,而民营医院在提供高端服务、专业护理等方面越来越精良,老百姓不同层次的需求都能得到满足。”
孙书涛说,作为民营医院的经营者,自己现在最渴求的是能够享受同等的政策待遇,能够将民营医院划入医保、新农合定点住院单位。“我们不奢求国家对民营医院大手笔的投入,只希望能够在重点浇灌红花的同时,也别忽略了绿叶的衬托。”
不仅是民营医院,面对拔地而起的大医院,一些基层的公立医院,也感觉到了逼迫感。兖州市2011年新农合报销数据显示,在街镇基层医院报销数额,仅占总额的11%左右,绝大部分新农合基金消耗在了县级医院。一名乡镇卫生院的院长直言:“一方面是街镇医院大面积的床位闲置,另一方面是县级医院的扩张,必然进一步削弱基层医疗机构的功能。”
曹县一家镇医院的医生则对记者说,像航母一样越建越大的县级人民医院,就像“抽水机”一样把患者、政府资源抽聚到他们那里,实际对基层的医疗机构发展更为不利。
迟到的“禁扩令”
除了曹县人民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这两家主要公立医院也各自投资进行院区扩建。
记者了解到,此前曹县人民医院的扩建规划也没有这么大,在2010年新任曹县主要负责同志上任后,明确提出要扩大规模。
记者查阅发现,当时的曹县主要领导明确提出,“要把县人民医院新院区的高标准建设放到全市乃至周边地区去考虑去谋划。”并提出要“大手笔规划、大气魄建设”。
最终落实到了规划操作中,即为10亿元投资、210亩占地、2000张床位的宏大蓝图。
综合各地县级医院大建设的背景发现,这些耗资巨大的工程,大都被视为适应当地发展,优化医疗卫生资源布局、提高居民健康水平的地标性建筑,成为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的举措之一。“大债盖大楼,小债买设备”正成为新一轮县医院建设中的“病症”。随着基本医保制度的完善,为了能吸引病人,县级医院都想着盖大楼改善环境。同时,现在的医保支付方式是按项目付费,做检查能挣钱,这诱导县级医院争买贵重的医疗设备。“报销比例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病患,被先进的设备、气派的大楼吸引走。”兖州一家乡镇医院的老院长感慨。
最令人担忧的是,无论是曹县、兖州,还是其他的县级医院,都不是个例。明显的事实是,县级公立医院负债建设和扩大规模,已成为一种社会通病。
9月26日,卫生部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县级公立医院经济运行研究报告》发布,该报告显示,2011年,全国5311家县级公立医院中,36.7%的医院存在资产负债,为有资产负债数据以来的最高值。县级公立医院长期债务规模达到658.5亿元,其中基本建设和设备负债占73%。
在究其负债原因时,报告分析称,在医改期间,政府大量增加县级医院建设投资,但由于规划内投资额过低,同时要求地方政府配套,而地方政府又把配套责任下移给医院,导致很多县级公立医院在建设过程中长期负债,负债率不断增加。县级公立医院在自身积累不足的情况下,又不愿错失国家投资建设补助的机遇,因此只能负债建设。承担该报告主要撰写任务的卫生部卫生发展研究中心专家应亚珍教授认为,债务重压易酿弊端。“首先,可能迫使医院过分追求经济利益,导致不规范服务行为,影响医疗服务质量管理和费用控制;其次,可能因偿债支出挤占其他支出,影响医务人员工资福利,不利于维护县级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和调动基层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截至目前,对于禁止县级医院豪建扩张的最强举措,来自今年6月份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意见》,明确规定禁止县级医院举债建设。
而早在今年5月21日,山东省卫生厅即召开会议,禁止公立医院举债建设。但如何纠正早于此文件就立项动工的建设,化解其已经开始显现的债务危机,仍需时日和更细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