险资开闸 养老地产发展提速
几年前养老地产在我国还是个新名词,如今这已经成为开发商甚至险资争夺的新“战场”。近期,保监会出台了一系列投资新政,包括允许险资投资养老地产。业内人士指出,目前已有不少开发商进入养老地产领域,在险资进入“名正言顺”后,养老地产的发展将明显提速。
争夺养老地产
随着房地产调控不断深入,传统的单一住宅开发模式已经面临经营困境,房企开始谋求在养老地产等新型地产业务上的突破,各大品牌开发商正以不同的经营策略进入养老地产领域。目前,万科、绿城、复星等开发商均开始在养老地产领域争夺市场份额。
“养老地产作为公司新产品已经正式纳入开发日程。”远洋地产集团总裁李明表示,从2010年起,远洋地产就开始启动对养老地产的研究,明年即将落地开业的北京亦庄项目,就是远洋地产进入养老地产的首个项目。“从长远来看,养老产品可以和金融相结合,形成完善的产业链,吸引投行和保险资金进入。”李明直言。
业内人士指出,房企开发养老地产主要有几种模式,除了与城市运营商的合作外,部分央企开发商还将旗下的医疗产业与房地产结合,而险资牵手开发商,正在成为当下不少养老地产项目的合作模式。据了解,泰康人寿、新华保险等险资均已筹划建设养老社区。
就在保险产品衔接养老社区的模式逐渐兴起之际,保监会7月发布的《关于保险资金投资股权和不动产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险资“防止以养老项目名义建设和销售商品房”。这使得险资进入养老地产遭遇了挑战。
不过,此次保监会出台的一系列新政,为险资进入养老地产“正名”。业内人士指出,新规不仅标志着保险业开始全面与实体经济对接,也将促进养老地产开发和资金筹措,推动养老地产的发展。
市场潜力巨大
随着我国逐步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养老问题已经引发全社会关注。业内人士指出,当前相关配套设施极不完善,养老地产市场潜力巨大。
统计显示,按照“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的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数30张的目标计算,当前我国养老床位缺口达到340多万张,床位供需不匹配现象严重。
基于种种现状,各地政府对于养老问题愈发重视。根据北京市出台的养老设施专项规划,北京市将在年度土地供应计划中优先安排养老服务设施用地指标,并加强规划、土地、税收、融资政策和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对发展养老服务机构的支持力度。
在政府的推动下,养老地产逐步迎来发展的“黄金期”,大型开发商因此开始广泛布局养老地产。根据远洋地产的规划,公司将首先进入一线城市的养老地产市场,除了在北京布局外,还将在环渤海区域其他地区择机进入,随后会在其他一线城市寻找进入机会。“公司初期将通过轻资产、持有经营的方式运营养老地产项目,之后会进行大规模的养老综合社区尝试,并将适老化的设施设备、养护运营服务体系与住宅开发类的产品结合。”李明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