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垫资让电梯老有所养 特种设备设动态数据库

徐毓敏说:“近年来我们经常接到群众举报投诉,表示住宅电梯有安全隐患问题,比如有时门打不开了、有抖动现象、指示灯出故障等等。专家表示,随着近年来电梯设备性能的提高,以及高层住宅环境提升后电梯使用频率的降低,今后 “高龄电梯”的老化率可能也会逐步降低。

  不少旧公房里还有老旧电梯在运行 晚报记者 龚星 现场图片

  上海热线 孔同 报道

  如何确保15年以上的“高龄电梯”不带病运行?住宅电梯一旦存在安全隐患,检修维护资金如何筹措?近日,长宁区质监局牵头区房管局、区财政局等制定了一份《长宁区消除住宅电梯安全隐患暂行办法》,提供一揽子方案,以解决“高龄电梯”改造难问题。

  359台“高龄电梯”接受体检

  从19世纪末,中国第一台电梯诞生上海,到如今,上海电梯拥有量已位居世界前列,其分布范围、使用频率也居于世界前列。长宁区质监局副局长徐毓敏告诉记者,很多家电或汽车等都有年限报废制度,但电梯却没有,在保养得当的情况下,不少地方还以保持了古旧电梯的原貌为荣。由于电梯直接关系到载人安全,一旦发生危险,很可能会造成人身伤亡,而目前的住宅电梯均为厢式电梯,这对安全的要求就更高。

  徐毓敏说:“近年来我们经常接到群众举报投诉,表示住宅电梯有安全隐患问题,比如有时门打不开了、有抖动现象、指示灯出故障等等。 ”

  为此,长宁区质监局从2009年开始,探索一套电梯安全监察预判机制。在对全区内的电梯进行了普查后,确认共有7304台,其中居民小区内已使用15年以上的住宅电梯共有359台。为消除电梯安全隐患,自2009年起他们分批次对这359台“高龄电梯”开展了安全节能风险评估,到去年为止,145台电梯完成了评估,并基本完成了整改。今年,剩余的214台15年以上住宅乘用电梯的安全节能风险评估工作已被纳为长宁区实事项目,确保每台电梯都“老有所养”。

  两成“高龄电梯”需彻底更新

  据徐毓敏介绍,这套高耗能特种设备安全节能风险评估体系,包括硬件、维保、管理等三部分,不仅考量安全问题,也将节能、舒适等因素进行了考虑。比如电梯制动阀是否好用,钢索绳有没有磨损,乘坐时是否有抖动现象等因素全部被纳入该体系中,而对 “高龄电梯”的要求已超过了普通的技术标准。

  令人遗憾的是,根据这套体系“体检”的结果,这些“高龄电梯”几乎“全军覆没”,其中需要更新的达到20%,其余的也均要进行改造或是不同程度的大修、小修。

  为什么15年以上 “高龄电梯”坏得这么厉害?难道15年是个坎吗?长宁区质监局相关技术人员告诉记者,采用15年的指标是借鉴了北京地区之前的一次电梯 “体检”,而在实际操作中发现,15年的“高龄电梯”的确问题多多。这主要是因为这批电梯多数生产于1995年之前,当时的电梯技术还不够先进,存在硬件上的软肋;另一方面当时建成的不少高层住宅中,一栋大楼两到三台电梯要为一层楼面10户甚至15户以上的居民服务,在超负荷运作下,电梯承担的压力与使用频率也格外高。

     “高龄电梯”维修资金难落实

  在采用了风险评估的“体检”体系后,不但实现了安全关口前移,变事后监察为事前预防,提高了行政监察效能,也进一步强化了公共安全节能监管的力度,提高了政府对“老龄化”住宅乘用电梯监管的科学性和针对性,又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业主委员会、物业、电梯公司各方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为协调解决住宅电梯安全节能使用风险提供了依据、搭建了平台。

  不过,“体检”中发现了种种问题,可一旦等到需要维修时,各种电梯安全问题和矛盾就会不断显现,成为电梯安全监察工作的难点和瓶颈。 “首先业委会要有维修基金,同时居民必须要统一意见,经三分之二以上讨论通过才能进行基金的动用。 ”徐毓敏说,“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不少居住在低层和高层的居民对电梯问题的看法就不一样了。 ”

  整个问题的关键归结于电梯维修资金的难落实。本是电梯设备老化,“该修修、该换换”的简单事,却因为维修资金牵涉业主委员会、物业等多方的利益和矛盾,一切都停顿了下来。 “虽然一纸封条可以不让居民使用‘带病电梯’,但实际又牵涉到二三十层楼的高楼中,有大量无法自行步行至楼下的老人或病人,根本不能封。 ”徐毓敏说。

  多方建言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

  如何解决燃眉之急,确保居民出行安全呢?长宁区质监局会同街道、房管局等相关部门,为多个居民区近20台存在安全隐患的“高龄电梯”协调解决了维修资金难落实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制定了《长宁区消除住宅电梯安全隐患暂行办法》。

  为确保一定的可操作性,这一办法经市质监局特种设备监察处的指导,由长宁区政府多部门反复琢磨、反复推敲,并在征求各方意见的基础上,最终得到了普遍认同,并经区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办法的出台为切实解决“老龄化”住宅乘用电梯的安全监察难题、特别是存在安全隐患而维修资金不足或难以及时筹措的住宅乘用电梯提供了一揽子解决方案。

  根据这一办法,在维修资金有保障的情况下,实施紧急维修、改造、更新的,将根据相关规定,有关部门将敦促使用单位在15日之内完成电梯隐患整改工作。未建立首期专项维修资金或者专项维修资金余额不足首期筹集金额30%,无法实施整改的,业主应当按照国家和本市的相关规定、管理规约和业主大会的决定,及时补建或再次筹集资金。

  对有严重安全隐患的电梯,确因短期内难以筹集资金、无法及时维修的,按照“申请有依据,还款有期限”的管理原则,依照“申请、审批、垫资、催讨、还款”的政府先行垫资流程,落实资金,完成电梯隐患整改工作,确保居民人身安全。

  政府垫资整修“带病”老电梯

  实施这一办法后,一些难以短时间动用资金的居民小区迅速解决了“高龄电梯”的带病上岗问题。

  番禺路上某小区三栋楼共有8台“高龄电梯”,全部“体检”不合格。不少居民也反映,使用电梯过程中,经常发生夹人,或是忽然上升或下降的不正常运行情况。 “检验报告表示不合格,按道理应该立刻整改。 ”徐毓敏介绍说。尽管这个小区的维修基金多达七八百万,但由于八年未成立小区业委会,这就遭遇了资金暂时不能动的问题。有关人员向记者介绍:“保障居民人身安全是首要解决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几方协商后,由区里暂时垫资进行维修,待业委会成立后再解决还款问题,及时解决了电梯的隐患。 ”最后,七台电梯花了半个月的时间,还有一台电台用了一个月的时间进行各种维修更新,总耗资20余万元,全部整修完毕。

  安顺路上某小区共有11台老电梯近期接受了一次全面“体检”,结果也是全部不合格,其中有7台还曾经修理过。该小区正面临业委会新老交替的问题,他们的维修基金正在审计中,暂时无法动用。在多方商讨之后,该小区采取的方案为由维修保养单位先行垫资,待资金审计结束后,再由使用单位及时还款。

  专家表示,随着近年来电梯设备性能的提高,以及高层住宅环境提升后电梯使用频率的降低,今后 “高龄电梯”的老化率可能也会逐步降低。

  特种设备设动态数据

  电梯属于特种设备,近年来特种设备也呈现出量大面广、重点单位多、老化程度高、设备所处环境复杂、监管难度大等特点。一方面存在老旧住宅电梯的安全隐患问题,同时,地铁、机场、主要商场自动扶梯也成为安全事故的“突发点”。此外,商务区、居民区的机械式立体停车库也可能存在安全问题。今后,对包括各类电梯在内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还将以数字化的形式进行全面管理。

  目前,已经在新华街道开展了特种设备引入第三方保险试点,同时还在新华街道启动中心城区首个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标准化试点项目。

  在这个试点项目中,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人员质监人员利用公共安全PDA(个人数字助理)检查服务管理系统,只需轻轻一刷,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的检查信息就一目了然。凭借平台统计、使用分析功能,既能掌握每个单位在各个阶段落实安全工作的情况,又便于了解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及工作覆盖面,还能快速分析整个社区的安全形势和规律。若发现安全隐患,经过记录、拍照取证、登记接待人员、确定复查时间等操作,PDA将该条记录显示为红色状态。当再次检查确认已整改后,上传复查记录,PDA系统将红色记录变为正常记录。

  利用特种设备动态数据库,可以对超期或不合格设备及时报警并督促整改,同时还能将使用单位的不诚信行为记录在案并输入特种设备动态管理系统。在网络平台上,发挥网上手机传呼、网上备案审批、网上互联互动的作用,提高监察效率。

网友观点

我要说两句

person
您好,请登录后进行评论。点击 登录 注册新账号

文明上网,登录评论,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新浪地产保持中立。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