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者敌不过投资方 吴长江不明不白失控雷士照明
来源:IT时代周刊
在利益引诱下,缺乏理性的创业者往往陷入投资机构布下的"陷阱"。
6月底,自称"PE界从业多年的专业财经人士"向包括《IT时代周刊》在内的众多媒体,发送了一封名为《不得不站出来揭露阎焱的丑陋面目》的匿名邮件,称雷士照明原董事长兼CEO吴长江的离职是"风投股东赛富亚洲创始人、CEO阎焱与施耐德电气联手上演的一箭双雕的好戏",该邮件一口气列举了阎焱的"四宗罪"。对此,雷士照明发言人石勇军的回应是,"阴谋论"建立在假设基础上,无法回应,并称目前雷士照明"经营一切顺利"。
根据港交所最新披露的信息,尽管吴长江通过增持,总持股量增至19.19%,成为雷士照明第一大股东,然而,赛富亚洲和施耐德电气的股份分别达到了18。48%和9。21%。在阎焱接任董事长后,来自德国公司施耐德电气的张开鹏被委任为雷士照明CEO。此外,公司战略业务系统、海外销售系统、危机管理小组也全部由施耐德电气人员掌管。有业内人士指出,德系人马已开始逐步主导雷士照明。
在资本意志决定结果的定律下,类似于吴长江的遭遇时有发生。这时候,"作为创业者,应学会保护自己的利益,保护自己在公司的话语权。"华兴资本创始人兼CEO包凡指出。而吴长江在经历这次风波后亦指出,"如果不是很急迫等米下锅,就要慎重选择外来投资。"
辞职后,吴长江豪气不改,誓言“我为雷士倾注了毕生的心血,我永远也不会放弃。”
步步为营
创立于1998年的雷士照明,经过10余年的发展已成为横跨商业、建筑、办公、光源电器、家居五大领域的专业照明企业,并于2010年5月在香港成功上市。即使在"行业竞争激烈、原材料价格及人工成本上涨 "的2011年,这家公司的销售收入仍然实现了22。4%的增长,达到4.6亿美元 。
但雷士照明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2005年,因经营理念出现分歧,公司共同创始人杜刚、胡永宏与吴长江达成协议,以共计1.6亿元完成股权转让。这笔钱让吴长江获得雷士照明100%控制权的同时,也冒了极大的风险。资料显示,在付清首笔1亿元后,公司账面只剩几十万元,运转随时可能出现问题。回首当时的风险,吴长江将其描述为"救命要紧,我要保命。"
不得已之下,雷士照明开始融资。亚盛投资总裁毛区健丽率先以994万美元购得30万股股份(占比30%)后,2006年7月,软银亚洲(赛富亚洲的前身)又以2200万美元购买了约55.5万股股份(占比35.71%)。这时候,吴长江手里只剩下34。29%的股份。
股份的变化在随后的董事会中得以体现。在2006年组成的新董事会中,赛富亚洲作为第一大股东占据三席,吴长江只有两席。毛区健丽因为将股份转让给了其他投资者,在董事会中不占据席位。即便如此,3∶2的差距也让阎焱比吴长江拥有更多的话语权。
值得一提的是,资本大鳄带来的不仅是"钱袋",更有一系列附加条款。其中一项为,"如果雷士照明未能在2011年8月1日前上市,那么软银赛富(当时名)有权要求吴长江回购投资股份,并支付投资累计利息。"
也许是迫于协议压力,又或者是吴长江所说的"想优化股东结构",雷士照明在2008年开始的第二轮融资时引进了更有来头的资本--高盛。
当年8月,高盛向雷士照明投入3655万美元换来9.39%的股份。此后,赛富亚洲亦增资1000万美元将总持股比例维持在30.73%。经此番稀释,吴长江的持股比例被进一步摊薄到29.33%。
经过两次融资和收购多家企业,雷士照明无论资本或是规模都得到进一步壮大。即使在受金融危机影响的2009年,依然实现了3。06亿美元收入,1470万美元净利润。终于,2010年5月登上香港股市,三个大股东持股比例随之再次降低,但位次不变。
这个时候,照明行业也发生了变化,传统产品正在向节能产品更新换代。在新型的LED照明领域,2009年雷士照明相关产品只占整体收入的0。8%。对此,吴长江认为,"LED商业化仍待时日";阎焱的态度则在吴长江离开后得到显现--雷士照明发布公告称,LED照明是公司未来的增长点。
在当时,外人只看到雷士照明再一次引进了股东,世界500强之一的施耐德电器。截至2011年年底,吴长江的控股比例减少到15.9%列为第二大股东,软银赛富以18。3%仍居第一,施耐德电气、高盛分别持股9.1%和5.67%。而看不到的是,雷士照明新任CEO张开鹏与阎焱为大学同学,以及引入新股东是个稳赚不赔的买卖。
正如清科创投董事总经理袁润兵指出,对赛富亚洲而言,"引入一个对公司业务非常肯定,又有资金能力的企业,做好了我退出二级市场,做不好我也有利用价值,把我的股份卖给施耐德,这肯定对我是比较好的。"于是,也就出现了本文开始的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