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规划技术规定出台 推广绿色建筑城中村重在改善
新浪乐居讯(编辑 张佩薇)今日,广州市规划局公告《广州市城乡规划技术规定》,广州规划局表示,广州进入追求城市化质量的34年来,在城市空间结构、功能培育、城乡二元发展、人居环境设施等存在一定问题,存在“重指标轻效果“的误区,制定该试行规定,目的为与2011年12月施行的《广州市城乡规划程序规定》,共同在实体和程序两方面,为城市规划依法行政工作保驾护航。
根据乐居编辑查阅,发现规定对广州城乡规划中的空间开发利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文物保护、鼓励绿色建筑等都作了详细的要求。
突出历史名城防千城一面 城中村重在“改善”
《规定》显示,广州将以建设世界文化名城为目标,鼓励包括岭南地方特色在内的多元风格的建筑、城市设计和乡村建设方案,防止再次出现“千城一面”。明确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文物保护的基本内容,并落实到建设用地规划许可、旧城更新和城中村改造、建筑工程的高度控制、建筑面宽、景观控制等具体技术要求中。
对于危破房相对集中、土地功能布局明显不合理或公共服务配套设施不完善的旧城区和城中村,应当重点完善绿地和公共空间、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配套,改善人居环境。
对危破房分布零散、环境设施标准较低的旧城区和城中村,在不改变原有街区和建筑历史风貌和空间肌理的基础上,可实施零散改造,重点采取修缮排危、完善支路网系统,完善公建配套、立面整饰等方式,提升地区火力,改善居住生活条件。
传统骑楼街的保护、更新和改造方面,应当保持原有历史风貌,同时保证各骑楼单体建筑之间的统一和协调,突出骑楼连续的城市景观。
珠江等高层建筑裙楼 最大面宽不超80米
据介绍,广州城市空间将体现“大密大疏、疏密结合”的理念,“该密的集聚”,结合轨道节点、交通枢纽、城市公共中心提高土地利用集约度并开发地下空间资源,同时明确地下空间规划和开发利用的原则和要求;“该疏的生态”,稳守基本生态控制线,从而形成紧凑型多中心网络空间布局;
规定明确了机场周边、白云山周边、珠江两岸、历史文化保护区等重要地区或者具有城市标志性意义的建筑物的建筑面宽、景观照明的技术要求。位于珠江两岸一线等重要景观控制地区,广州规定,除文化、体育等城市级大型公共服务设施外,低,多层建筑或者高层建筑裙楼最大连续面宽不得大于80米,高层建筑塔楼最大连续面宽不大于60米。而对建筑面宽有特殊要求的其他建设工程,可组织城市设计调研。
重在宜居 绿色建筑部分容积率可不计
在绿色建筑方面,为促进绿色建筑发展,规定鼓励修建绿色建筑,对因实施绿色建筑技术而必须增加的建筑面积,经过认定后可不纳入容积率。具体认定办法将另行制定。
规定分类提高居住建筑的间距标准,进一步改善和提升人居生活环境。旧城区居住建筑基本间距标准在原来密度1区0.7H的基础上提高到了0.8H,其它地区在原来密度2区1.0H的基础上提高到了1.1H。并且,第三十五条规定,当被遮挡面(北面和西面)为规划居住用地的,拟建建筑工程退用地界线的标准为建筑间距值的70%;当被遮挡面为现状居住建筑的,拟建建筑工程要退够全部间距,这一规定也比原标准(仅需按建筑间距值的50%进行退让)高。
大幅提高建筑的临路退让标准,增加公共开敞空间,减少道路交通对沿线建筑(特别是居住建筑)的噪音、烟尘等不良影响。举例来说,60米的道路,原退让标准为10米,新标准最大要求退到25米;城市高架路,原退让标准为10米,新标准则为15米(旧城区)和20米(其他地区);河涌,原退让标准为3米,新标准最小是6米,最大可达20米。(附表八、九、十)
提高商业地等容积率标准 大幅提高工业用地标准
适度提高建设用地的开发强度标准,提高土地使用效率,适应集约、节约用地需要。商业用地、工业用地的容积率和建筑密度标准均在原标准基础上有一定提高,特别是大幅提高了工业用地的标准。根据国家有关不允许建“花园式工厂”的政策,对工业用地,不仅按照常规规定了容积率、绿地率与绿化覆盖率都是衡量居住区绿化状况的经济技术指标,但两者又有区别。绿地率是规划指标,是居住区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地的总和与小区用地的比率。绿化覆盖率是绿化垂直投影面积之和与小区用地的比率。
值得注意的是,绿地率所指的“居住区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地”主要包括公共绿地、宅旁绿地等,要求标准很高。其中,公共绿地,又包括居住区公园、小游园、组团绿地及其他的一些块状、带状化公共绿地。而宅旁绿地等庭院绿化的用地面积,在设计计算时也要求距建筑外墙1.5米和道路边线1米以内的用地,不得计入绿化用地。此外,还有几种情况也不能计入绿地率的绿化面积,如地下车库、化粪池。这些设施的地表覆土一般达不到3米的深度,在上面种植大型乔木,成活率较低,所以计算绿地率时不能计入“居住区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化”中。
对于城市规划部门来说,在对小区进行绿化评价时,采用的都是绿地率指标。但购房者要注意部分开发商在销售楼盘时用绿化覆盖率来代替绿地率。 ">绿地率和建筑密度的上限,还规定了工业用地的容积率下限标准,充分体现了集约、节约用地,提高土地使用效益的思想。
相关报道:
广州7条新地铁规划获批准 2012-07-12 08:29:05
海珠区生态城拆迁将同步规划安置区 2012-07-10 07:46:23
深圳前海规划80万人就业 30万人居住 2012-07-06 09:05:17
深圳前海规划人口80万 2012-07-06 07:18:30
市规划局回应:桥底“立锥”非规划审批项目 2012-07-06 07:1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