拷问太阳能行业未来:太阳能做烂了?
连续10家光伏骄子折戟IPO:光伏业遭遇行业寒冬?
“目前,国内包括多晶硅、太阳能电池及组件等领域在内的整个光伏产业链均处于产能过剩状态。在新股发行审核这一门槛上,企业持续盈利能力是整个行业面临的普遍问题。”
那么,皇明太阳能在第三次上市最后时刻的急刹车,到底是皇明太阳能自身的特殊问题,还是果真如黄鸣所言“太阳能行业已经被做烂了”?抑或是,黄鸣为了掩饰皇明太阳能自身的问题,故意大放厥词转移公众视线?
有知情人士指出,皇明太阳能折戟在意料之中。“皇明打着新能源旗号上市融资,但其实新能源业务赢利能力不足,反而是房地产业务成为其最大的一项投资。在房地产面临宏观调控的大背景下,公司上市前景惨淡。”
“不能否认,黄鸣在6月29日济南媒体见面会上表达的观点有些偏激,多少有点给自己退出IPO找面子的意思。太阳能行业远不至于到黄鸣所说‘烂’的地步。但是,撇开皇明个案,尤其是去年以来,整个太阳能行业确实面临海外市场萎缩,国内市场竞争激烈、产能过剩、赢利下降等问题,全行业不景气是现实。”省内一位太阳能业内人士虽然对黄鸣一贯语出狂言不太认可,仍表达了适度的理解。
记者注意到,在证监会披露的消息中,在6月29日同样被证监会宣告“终止审查”的,还有始创于1990年的太阳能企业江苏辉煌太阳能,主要生产真空管太阳能、平板太阳能、空气能热水器等。与皇明类似,它于6月26日主动申请终止审查。
不仅如此。相关统计表明,至6月14日,已有7家光伏企业IPO搁浅,其中无锡上机、河南思可达首发申请被否;恒基光伏电力中止审查;苏州快可光伏电子、日地太阳能电力、山西天能科技及欧贝黎新能源科技全部申请终止审查。同时,原定于6月29日接受创业板发审委首发审核的广州鹿山新材料也因故未能上会,加上皇明和辉煌,有意进军国内资本市场却被挡在门外的新能源企业累计已达10家。
而2008年之前那段日子却令整个行业振奋。2005年底,创立于2001年的无锡尚德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募资4亿美元,一跃成为全球最大太阳能光伏发电板生产厂。2007年6月,同样在纽约交易所上市的江西赛维再刷纪录募资4.69亿美元。也正是从2007年,皇明开始了境外上市探索,然而好梦未果。随后,金融危机的到来改变了国内光伏行业的行进曲线。
“目前,国内包括多晶硅、太阳能电池及组件等领域在内的整个光伏产业链均处于产能过剩状态。在新股发行审核这一门槛上,企业持续盈利能力是整个行业面临的普遍问题。”一业内人士直言。
据透露,去年9家在美上市的中国光伏企业中,有6家报亏,全年累计亏损高达17.3亿美元,而同期盈利的3家企业净利润同比也大幅下降。投中集团分析师李玲表示,受产能过剩、欧债危机、美国“双反”调查、上市公司业绩变脸等多重因素影响,光伏行业的寒冬持续蔓延,这也使得光伏企业IPO前景难言乐观。
省内同行自信满满:IPO终止不动摇行业基业
“无论是对皇明太阳能还是那九家同行,IPO终止本身不对同行造成实质性影响,也不会影响到整个行业。这就像一个人锦衣盛装去赶赴一场盛宴,赶上了当然好,可以有一顿饕餮大餐,赶不上也依然要过正常的日子。”
“国际危机四伏,国内发展增速放缓,并不乐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肯定要影响到太阳能行业。但是,相对于各行各业,这个影响也只是平均水平,至少对太阳能行业没有什么特别不好不利的地方。相反,相对于大多工业制造业来讲,太阳能行业的增速还是很可观的,国家各项节能政策也在向太阳能行业倾斜。”
相对于黄鸣关于“太阳能行业做烂了”的论调,省内的一些同行却表达了不同的看法。桑乐太阳能一负责人对皇明太阳能和黄鸣本人都很了解。他说,无论是对皇明太阳能还是那九家同行,IPO终止本身不对同行造成实质性影响,也不会影响整个行业稳步向上的发展基调。这就像一个人锦衣盛装去赶赴一场盛宴,赶上了当然好,可以有一顿饕餮大餐,赶不上也依然要过正常的日子。借风行船当然好,不借风也要一样行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