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化与标准化 中国木门行业两大坎
来源:亚太家居网
门窗行业市场很大,但木门是个小行业。目前,木门行业尚处于“无寡头”阶段,几个行业巨头年产值相差不多,规模最大的企业年产值也未达到七亿元。以孟氏实业为例,孟氏2011年销售额近两亿元,在木门行业算是“富农”,但在整个社会,充其量能算个“中农”或“下中农”。可以这样认为,如今木门生产企业的生存空间十分狭窄。
在这种行业背景之下,中国木门生产企业该如何发展?中国木门行业未来的发展形势如何?这是木门企业老板关注最多的问题。笔者结合孟氏实业十余年的发展经历,浅谈木门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中西两大差距:机械化与标准化
中西方木门行业的差距,主要体现在加工。而加工生产方面的差距,又体现在机械化程度和生产标准化两个方面。
之一:国外机械化程度明显高于国内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木门行业作为一个劳动密集型行业,机械化程度的高低决定企业的发展。与国内木门企业生产车间工人扎堆不同,西方发达国家木门企业生产车间以设备为主,人为辅,一般4000—5000平方米的生产车间,仅需要6—7名工人,工人人均年薪60万元,这在国内已是一个总经理的待遇。
以孟氏实业北京公司合作伙伴——西班牙金宜(音译)集团为例。在金宜集团的厂房里,产品生产流程实现了全自动作业,整个流程大致分为原材料自动出库,到达生产线,进行裁切、烘边等生产工序,再到产品出库。工人仅需要在办公室进行微机操作和监控。每一个订单,每一个工件,都采用微机控制。
显而易见,除机械化程度差别外,中西方木门行业所处的国情也有很大的差别。首先,欧洲已经历了三次工业革命,自动化水平较高,生产成本很低;其次,西方发达国家木门行业标准以及相关配套行业标准已经较为成熟,这是产品批量生产以及全自动化生产的充分必要条件。
之二:国外行业标准化更为完善
2011年,笔者在与中国木材与木制品流通协会木门窗专业委员会张会长考察欧洲木门生产企业时发现:德国木门企业“地盘小,人更少”,一个包括老板在内共25人的企业,日产木门达300套,并且大部分产品是油漆门。而同样的案例,在中国却很难出现。其症结不单在于设备的引进和人才的培养,更为关键的是,木门行业标准以及相关配套行业标准无法提供支持。
2005年,孟氏实业太原工厂曾经尝试推行标准化、规格化生产,然而国内市场散淡,最后未获成功。但是,由新疆出口到俄罗斯的标准化产品却取得了良好成绩。这说明,中国木门行业标准化的道路仍然漫长,需要结合国情创新发展,顺势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