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证据表明 地磁突变与地震直接关联
根据中科院空间环境预报中心公布的数据,前天下午到晚上,代表地磁强弱的地球磁场DST指数在6小时内急降了将近90个单位,这意味着在这段时间内地球磁场遭遇到了较大的扰动。而与此同时,前天深夜到昨天清晨,我国台湾花莲连续发生多次有感地震,从2.9级至5.4级不等;天津市宝坻区与河北省唐山市玉田县交界处也发生了4.0级地震。此外,日本本州东海岸附近海域发生6.1级地震。多地接连发生地震,是否与地球磁场遭遇扰动有关?地球磁极变化,能否成为预报地震的直接证据?带着疑问,记者昨天采访了紫金山天文台的空间活动专家和市地震局相关负责人。
过去48小时,太阳活动导致地球磁场发生一场“突变”
过去的48小时中,我们脚下的地球磁场发生了一场“突变”。据权威部门监测,前天,地球磁场DST指数发生了急剧下降,一度跌到“-100”以下,是本月以来的最低值。而昨天白天,地球磁场DST指数又开始逐渐回升,到昨天下午2点,已经回升到“-50”左右。
这一异常意味着什么?紫金山天文台的空间环境专家宁宗军告诉记者,地磁DST指数的急剧变化,说明过去48小时中发生了一次较强的地磁暴,而这次地磁暴是由太阳活动造成的。近期太阳活动正处于一个上升期,太阳发生日冕物质抛射,而抛出来带电粒子对地球的外磁场产生了一定影响,从而改变了地球磁场的稳定性,产生磁暴现象。
地磁暴对人类无害,也不会引发地震
宁宗军表示,近期发生的这场地磁暴,强度比较大,已达到了发出预警的级别,但并不罕见,几乎每年都会发生数十次。他解释说,一般来说,只要太阳风磁场中南向分量强,就很容易发生较强的地磁暴,甚至有时级别更大的地磁暴发生时,地磁DST指数能达到“-300”。太阳活动、地球内部的一些运动都会造成地球磁场的变化。但哪怕是较强级别的地磁暴,对普通人生活的影响都微乎其微,不会造成任何伤害。
针对网络上不少人担忧地磁暴带来的地球磁场变化是否会引发地震的疑问,宁宗军说,当前世界各国确实有科学家正在研究地球磁场的异动与地震之间的关系,但目前还没结论证实这两者之间存在必然的关联。
地磁指数尚不能成为预报地震的证据
记者注意到,网上有人做了统计,当地磁DST指数低于“-20”时,就容易出现5.0级以上地震。那么,地磁DST指数能成为预报地震的依据吗?
市地震局相关专家告诉记者,地震部门有一种观测手段就是地磁观测,通过观测地磁的变化来研究与地震的对应关系,例如南京和我省徐州、新沂等地的地震台都承担着地磁观测的任务。他认为,地磁的强弱变化与地震发生确实存在一定的关联,但并不是唯一和直接的因素。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科学研究课题,将地磁指数的下降作为地震预报的依据,目前看来是不科学的。
例如,6月11日—12日,地磁DST指数也曾有过连续数小时的急剧下降,降到了接近“-75”,但记者查询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的数据发现,这一天全球并没有任何地区发生5级以上地震。
本报记者 张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