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刊文:引入三星是西安的一次国际化机遇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后中西部地区最大的外资项目”,三星宣布闪存芯片项目落户西安后,引起了外界的广泛关注。
4月26日,人民网国际频道刊发了题为《引入三星是西安的一次国际化机遇》的文章。文章分别从国际化大都市目标角度、产业布局角度和科技园区角度对三星项目作出衡量和审视。文章认为,三星的引入为西安注入了一池国际化的春水。
文章指出,西安市是中国改革开放之前就有国际知名度的城市,也是最早的旅游开放城市之一。改革开放初期,很多外国人来中国有4个必看的景点,3个必去的城市。4个必看的景点是故宫、长城、秦始皇兵马俑、桂林山水,3个必去的城市是北京、西安、桂林。因此,西安的国际知名度一向很高。
上世纪90年代,开发区涌起时,西安把握住了国际化机遇,西安高新科技园区崛起,为西安的经济发展,开辟了第二条跑道。至此,西安结束了主要靠旅游收入的单一经济发展格局,进入了旅游、高新科技双引擎的发展阶段,西安的经济取得了长足进步。
正是在旅游、科技园区的带动下,西安在西部尤其是西北地区,实现了强势崛起,GDP从2005年的1100亿元,发展到2011年超过3800亿元,在西北地区排在第一位,在整个西部位居三甲,排在重庆、成都之后。在全国层面,2005年的城市排名,西安居第52名;到2011年,升至第40名,成就不能说不大。
文章认为,与西部的引领型城市重庆、成都相比,西安需要让官、产、学等各界激动、兴奋的题材。西安的改革开放,急需一个兴奋点。而三星的引入,恰逢其时。
论知名度,三星是可以与苹果比肩的国际巨型公司;论产业带动,三星也与苹果一样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力、牵引力。因此,三星的引入,是为西安注入了一池国际化的春水。
文章称,西安的“十二五”规划,把西安定位为国际化大都市。一个大都市,肯定要有匹配的大企业。三星的美誉度与影响力,都足以宽慰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雄心。西安市的当务之急是要抓紧落实基建,研究配套措施,实现项目平衡落地。
文章分析,西安“十二五”期间的目标,是把西安建设成国际化大都市,而不仅仅是经济强市。这一点是西安与中西部主要省会城市的重要区别。根据“十二五”规划,武汉的目标与成都一样,都是万亿元GDP,长沙虽然不那么强势,但目标也定在了9000亿元。比较而言,西安要温和得多,2015年GDP要达到6200亿元。西安的主导型产业,主要是旅游、科技园区,主导产业贡献、千亿级产业数量,与成都、武汉、长沙都无法比。因此,西安的GDP选择,只能是中西部的第二梯队,西北地区的龙头城市。
不过,通过有巨大影响力的巨头企业来解决西安工业持续增长,增强西安在中国省会城市中的经济权重,一直是西安的雄心。西安向三星抛橄榄枝,引三星落户西安的真正目的,也在于借势三星,做强产业。像三星那样既有国际影响力,又有产业带动力的项目,对目前的西安来说,实在是难得的机遇。
文章还认为,除了旅游业之外,另外一个显示西安国际水准的,是科技园区,即西安高新技术园区。西安能获得中国改革开放城市的盛誉,被誉为国际化的古都,高新开发区功不可没。作为中国六大国家级高新科技园区,西安高新技术园区确实提升了西安的国际化水平。迄今为止,已经有12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西安。
“如果说‘十二五’规划吹响了西安崛起的号角,那么,三星则让西安看到了崛起的一次机遇。”文章最后认为,把三星这个大项目引入,即使不能完全补强西安最明显的两条短腿,但至少会补强相当部分。
来源:西安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