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国取暖方式大集合

世界各国取暖方式差异较大,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即都想尽办法节能省钱。

  美国:多种取暖方式并存

  据《华盛顿观察》周刊报道,美国有55%的家庭靠天然气供暖,他们成为这次能源短缺首当其冲的受害者。预计今冬的暖气账单要飞涨48%左右,平均每户比以往多付350美元左右(合人民币约2800元)。

  据统计,在去年的取暖季节,美国使用天然气取暖的人平均花费了约700美元。而在严重依赖天然气取暖的美国中西部家庭,平均每人花费了约950美元。

  美国天然气协会(AGA)警告说,如果今年美国中西部的天气比往常寒冷的话,那么,天然气可能会使房主比去年同期多花费70%。

  此外,据报道,对于全美29%的使用电力供暖的用户来说,也不能逃过这次大涨价,因为很多发电厂都是用天然气作燃料运作的,估计暖气价格要上涨5%。

  另外7%靠石油供暖的美国人也要多付32%的费用。

  英国:主要依靠天然气取暖

  气象部门预测,英国今年将面临最寒冷的冬天。英国有关部门警告,由于天然气供给紧张,英国部分工厂可能会拉闸限电,一些属于天然气消费大户的制造业将被临时关闭,以保证温度最低时的居民供暖。

  据介绍,英国的供暖大多来自天然气。英国中国留学生联合会的王先生告诉记者,“英国针对不同时间段收取不同的天然气费用。在白天,公司用暖气的比较多,也比较集中,价格就会高一些。到晚上,使用率不是特别高,价格相对便宜一点。”

  另一位在英国留学的卞小姐告诉记者,“因为今年的特殊冷冬天气,这里很早就开始做节约资源的公益广告。公交车上、路边广告牌都是提倡节约的宣传。”

  

  日本:选择最省钱方式而且不常开

  日本是个能源紧缺的国家,在那里,人们在家里往往选择省钱的煤油取暖器,而且不常开。

  来自上海的魏先生目前就职于日本某旅店。他告诉记者,在日本,家庭用取暖器有用电的、用煤气的,还有用煤油的。

  三种取暖器中,价格最贵的是用电,依次是用煤气和煤油。

  “用煤油的取暖器最有效果,但缺点是用一会儿就有味道,要开窗户透气。”魏先生说。

  魏先生介绍说:“这里水电费都很高,这迫使人不得不节约。在日本,一般只是在家里有人的情况下才会短时间用取暖器,睡觉时就要关掉。”

  奥地利:冬季取暖靠太阳

  奥地利能源比较匮乏,且严重依赖进口,为减少对地质能源的依赖和保护环境,1990年奥地利政府确立了替代能源的发展战略,不断增加太阳能技术研发投资,并鼓励家庭安装太阳能供热供暖设备。

  目前奥地利的取暖主要依靠太阳能,近4年来奥地利人均太阳能供暖面积几乎增加了一倍。统计显示,2006年奥地利家用太阳能供暖采集设备的生产增幅达到了66%。

  为鼓励公民使用太阳能供暖,政府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

  首先是提供资金支持,根据奥地利太阳能协会提供的数据,一个家庭如果安装6平方米的太阳能电池用以供热,总投资需4920欧元。对此,奥地利州财政和社区财政分别提供1/4和1/10的补贴,联邦政府还提供300欧元的个人所得税减免。这些措施减轻了老百姓购买太阳能设备时一次性投资过大的压力。据报道,近年来奥地利各联邦州对安装每台太阳能集热设备的资金补贴总值已达3620万欧元。

  二是进行积极宣传。奥地利各级政府、节能环保机构和社会团体利用一年一度的“太阳能宣传日”,向公众普及太阳能知识,宣传利用太阳能的好处。

  三是增加新能源技术投入。奥地利联邦财政不断增加对替代能源的研发投入。2005年,奥地利政府向环保产业3175个项目提供财政促进资金2.769亿欧元,比2004年增加80%。这些项目中有1/5是太阳能发展项目。今年6月份,国家启动了一项未来能源研发项目,到2010年国家将陆续投入1.5亿欧元用于太阳能技术产品的科研和开发,今年将投入2000万欧元。

  由于政府鼓励使用太阳能取暖,极大地节省了能源,据奥地利政府公布的数字,一个家庭安装6平方米的太阳能电池,每年可节省400升取暖油,或343立方米天然气,或2400度电。鉴于太阳能设施是各家安装的,自然也就不存在交供暖费问题。

  意大利:不为取暖伤脑筋

  为节省能源,意大利政府让每个家庭共同担起节约能源的责任,使各住户自行解决供暖与供热水问题。实践证明,家庭自备式取暖与供热水,不仅为国家节约了大量能源,同时也减少了环境污染,方便了群众。

  意大利的家庭供暖分为集中式和家庭自备式,其中后者占了很大比例。在意大利首都罗马新建的住宅中,大部分都安装了单户供暖供热设备。住户可以根据需要控制温度和供暖时间。

  在意大利,家庭自备取暖方式由来已久。上世纪60年代以前,意大利许多住宅采取集中供暖与供热水,70年代欧洲爆发了能源危机,为节省能源,意大利政府采取政策让每个家庭共同担起节约能源的责任。住宅楼不再设集中供暖设备,促使各住户自行解决供暖与供热水问题。实践证明,家庭自备式取暖与供热水,不仅为国家节约了大量能源,同时也减少了环境污染,方便了群众。

  与集中供热相比,家庭自备取暖有以下几个优点,一是灵活。集中供暖主人无法调节室内温度,家中有没有人照样供应暖气,这无疑是浪费,而家庭自备取暖由主人确定供暖时间和温度,尤其是家中有老人、病人和小孩的家庭希望提前供暖,这个问题就很容易得到解决。二是家庭自备式取暖设备经久耐用,寿命为20年,而且一般不需要维修。目前意大利家庭自备式取暖设备种类很多,但最受老百姓青睐的是壁挂式供暖热水器,这种设备与煤气或液化气、天然气管道及自来水管相连,燃气加热自来水后分两个出口,一个循环至各房间暖气片,另一路通往厨房和洗澡间等用热水之处。这种取暖器不仅在意大利,就是在欧洲所占比例也越来越大,并逐渐成为家庭取暖的方向。

  韩国:电热膜供暖受欢迎

  韩国拖欠或不交供暖费的事并不多。到过韩国的人说,这与韩国住宅的供暖方法有很大关系。

  据报道,韩国住宅供暖分两种方式:集中供暖和单独供暖。集中又分两种,一是在住宅区设供暖中心,用天然气和柴油为燃料的锅炉产生蒸汽或热水向住户供暖;二是利用发电厂的废热向住宅区域供暖。写字楼和大中型商店等均采用这种集中方式。单独供暖是指每家每户均设有取暖锅炉,这种锅炉在室内有调控器,可根据需要随时取暖和使用热水,温度也可以调节。装有这种设备的住户无所谓采暖期,只要需要随时都可取暖。另外,韩国的暖气费用比较低,如50平方米房间每月只需约600元人民币。

  韩国没有国营供暖企业,而是公益性的社区服务企业。单独供暖的用户直接与天然气公司打交道。为高层住宅提供集中供暖的是社区服务企业,实行独立经营。韩国的供暖服务完备,供暖企业和维修公司负责维修服务。用户只要打个电话,维修服务人员就会立即上门进行维修服务。

  另外,韩国对使用电热膜供暖系统很重视,而且得到广泛应用。低温辐射电热膜供暖系统是世界上先进的供暖方式之一,低温辐射电热膜供暖系统以电力为能源,以电热膜为发热体,将热量以辐射的形式传入房间,地面和墙壁等密实物体被首先加热,并将热量均匀地传至整个房间,空气清新舒适,给人一种在阳光下的感觉。电热膜供暖系统因为取消了暖气片和管路,相当于增加了室内使用面积,整个系统使用寿命长,免维护,免维修。这一供暖方式可分户、分单元或楼层实行计量,用户可自由控制用电量。

  随着冬季来临,很多国家都已开始供暖。由于各国情况不同,所采用的供暖方式也有很大差异。让我们来看一下其它国家的居民是如何过冬的。

  西班牙:天然气供暖渐普及

  西班牙家庭冬季主要采用天然气和燃油供暖,此外还有少量住宅采取远距离供热、用电或烧煤等方式采暖。近年来,天然气的使用越来越普遍,75%的新住宅使用天然气供暖。

  西班牙普遍采用独立供暖,一户或几户使用一个大小不等的锅炉进行采暖,没有固定的供暖期。住户室内暖气一般设有4个档位,室温可以通过调节档位来控制。我们去培训所在的住宅小区共有十几幢4层小型住宅楼,每幢楼的地下室都设有一个天然气锅炉,负责全楼的供暖和热水供应。西班牙能源机构从舒适和节能的角度出发,向公众建议的室温为:卧室16摄氏度,起居室20摄氏度,书房22摄氏度,浴室24摄氏度。

  瑞典讲实际:全自动供暖很方便

  瑞典是全球最靠北的国家之一,冬季漫长而寒冷。但一个科学、合理、全方位的供暖系统,让人身处瑞典任何一个有屋檐的地方都感觉温暖如春。

  瑞典的冬天从11月就开始,一般要持续到来年的4月底。为了在漫长的冬季里,让有人活动的“室内”都保持一个舒适的温度,瑞典每年用于供暖的能源消耗巨大,约占整个能源供应的24%。

  瑞典的供暖热源有电力、生物燃料、煤、炭、石油、垃圾、天然气等多种渠道。供暖途径则分为“区域供暖”和“用户自烧”两种。

  大部分小区以及办公楼采用“区域供暖”。所谓的“区域供暖”和中国现在用的暖气系统类似,即由一个供暖中心集中供暖。这些区域供暖中心的燃料主要是燃油和电,也有其他燃料,如垃圾。瑞典没有严格的供暖周期。一般的供暖设施都有室外探测头。室内温度被预设在某个恒温处,如20摄氏度。一旦室外温度升高,供暖中心供的“暖”就相应减少;室外温度一降低,“暖气”的温度也相应增加。换句话说,即便是在夏季,如果温度突然降到了10摄氏度,“暖气”立刻就在房子里出现,这使瑞典的室内温度一年四季都基本保持着人们居住需要的温度。

  当然,用户在家中也可自行对暖气进行调节。其暖气设备一般分5至7挡。最高挡一般不超过25摄氏度,最低则可完全关掉。由于普通居民所交的房租或物业费中均包含了供暖费,因此住小区公寓的瑞典居民对自己每月每年的供暖费支出一般很少问津。

  由于瑞典地广人稀,因此有很多人住在单栋房子或别墅里。他们家里的供暖设备通过自烧锅炉解决。由于油价近年来居高不下,大多数人选择用电。由于是自己烧锅炉,因此温度可自行调节。锅炉也自带室外测温头,同样可以把一年四季的温度设定在一个恒定状态。

  近几年来,一种新的供暖方式“暖井”开始在瑞典的别墅用户间广泛流行起来。有专门的公司为用户在院子里打一口特殊的“暖井”,为用户取暖,尽管一次性投入较大,但从长远看既环保又经济。

  瑞典负责供暖的热力公司一般都隶属地方政府,但也有私营公司和大型国有企业。对于消费者来说,他们交的供暖费首先取决于燃料本身的价格,然后是税收。之所以烧油的用户逐渐减少,是因为油价上涨惊人,且瑞典的油税高达53%。用电取暖的用户在不同公司间可选择一个电价相对便宜的公司,但电价只占用电取暖价格的30%,用户还需支付电税、网络建设费等。此外,用户还需购买取暖设备并支付维护费用。但对于居住在公寓里的“区域供暖”用户来说,这些费用均包含在了固定的数千克朗(1美元约合7瑞典克朗)一个月的房租或物业费中。

  根据瑞典有关部门的统计,在瑞典全国有约70万独立住宅用户。以每度电0.66克朗(包含网络费和税),每立方米油5973克朗(含税)计算,一个用电取暖的用户,在供暖方面的支出是:一次性设备投资3.1万克朗,每年取暖运营费和维修费1.7万克朗;烧油取暖的用户:一次性设备投资4万克朗,每年取暖运营费和维修费2万克朗;用“暖井”的用户,一次性设备投资费用是12万克朗,每年取暖运营费和维修费为1.4万克朗。

  因此,取暖在瑞典家庭中属于比较大的家庭支出。瑞典能源部专门在各地方政府中设立了“能源顾问”,帮助不同的家庭设计不同的包括取暖在内的能源运用方案,以尽量减少家庭支出,并同时保护环境,降低整个国家的能源消耗。

  芬兰重节能:集中式供暖好处多

  芬兰地处北欧,冬季漫长,气候寒冷。经过多年的实践,集中供暖已成为芬兰城市普遍采用的有效供暖方式,这不仅可以节省能源,而且还能降低对环境的污染,使城市的空气质量得到改善。

  芬兰的集中供暖是通过热电联产的方式实现的。分布在全国各地的热电厂利用发电过程中产生的余热,将水加热并通过密布在城市地下的供暖管道向用户供暖。电热联产不仅大大提高燃料的利用率,燃料热效率可达到90%以上,比单一发电或单一供热节约燃料30%以上,更重要的是可将环境污染降到最低限度。目前,在芬兰几乎所有的城镇和人口稠密地区都已实行集中供暖。在首都赫尔辛基,93%的住宅和建筑物的供暖都是采用集中供暖的方式。

  芬兰采用的是“间接集中供暖系统”。与直接集中供暖系统不同的是,在间接集中供暖系统中,通过供暖管道提供的热水只流向区域即楼房的热交换器内,热交换器与用户的散热器之间形成一个单独的循环系统。这种供暖系统具有很多优越性:热交换器可以进行较大规模的自动调控,使集中供暖管网中任何一处都不会出现热量过多或不足的不均衡现象,从而提高供热效率;间接集中供暖系统可使区域供暖管道保持高压力,热水可从热电厂有效地输送到较大地区范围,热量的调整得到很大改善。

  集中供暖提供的是干净的热水,在提供暖气的同时,还供应洗澡和洗涤用热水。同时,每个住宅区或住宅楼的集中供暖自动控制调节中心也可根据室外温度的变化调节供热的温度。一般情况下,住宅和办公室的供暖温度可保持在20至22摄氏度,商店和工厂车间保持在18摄氏度。

  在首都赫尔辛基,共有5座电热联产的发电厂负责向该市提供集中供暖。全市集中供暖地下管路达1180公里,几乎覆盖了整个市区,与1.2万余个用户相连,就像自来水管道一样铺设到城市的每个居民区的每座住宅楼。

  集中供暖的管理和收费是根据不同的用户,分为分户管理计量收费和集中管理住户平摊收费两类。

  在首都赫尔辛基,凡使用集中供暖的独立住宅均需安装一个小型的集中供暖自动控制调节中心,由户主自行管理。用户可根据需要调节供暖温度,并按照赫尔辛基能源公司的要求进行填表登记,用户每两周需填写一次表格,包括能源消耗、热水流量、进水温度及出水温度等。能源公司首先根据住户以往能源消耗实际情况预收每月的供暖费用,收到用户定期寄送的报表后,在下一次收费时进行平衡。通常情况下,一座独立的私人住宅在最冷的1月份收费超过400欧元,最热的7月份收费不到100欧元。

  在每个物业管理小区均有中型或中小型的集中供暖自动控制调节中心,集中供暖的调节、监测、登记等事务性工作由物业管理公司负责。供暖费平摊在每月的物业管理费中,并根据住户的居住面积而确定。一套普通的两室一厅80平方米左右的住房每月需缴纳200欧元左右的综合物业管理费。

  能源公司向用户提供电话和网上咨询服务,如果集中供暖出现问题,用户可以通过电话或上网向能源公司反映情况,能源公司会及时派出技术人员检查管路和设备,并设法排除故障。

  芬兰先进的热电联产集中供暖体系具有节约能源、降低污染、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综合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近几年来,我国的一些城市已陆续引进了芬兰的集中供暖技术,以便有效解决城市的冬季供暖问题。

  让温暖与空气净化同步

  德国重环保:天然气供暖渐普及

  德国家庭冬季主要采用天然气和燃油供暖,此外还有少量住宅采取远距离供热、用电或烧煤等方式采暖。近年来,天然气的使用越来越普遍,75%的新住宅使用天然气供暖。

  德国联邦燃气和水利联合会的最新统计数据表明,2003年有46.6%的德国家庭使用天然气供暖。在德国的供暖市场中,其他采暖方式所占比例依次为:燃油供暖31.6%、远距离方式供热12.4%、电力供热5.85%、煤炭采暖3.6%。

  燃油供暖市场占有率仅次于天然气,其优势是价格比天然气便宜。德国联邦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03年德国每户家庭使用天然气平均花费1512欧元,而使用燃油则可以节省419欧元。但由于对环境污染较严重,燃油锅炉的使用开始呈缓慢下降的趋势。

  在德国,远距离供热通常利用发电厂在发电过程中产生的余热,通过供热管线输送给用户。由于在输送过程中会造成热能散失,供热一般在人口稠密地区且输送距离较短的条件下采用。相关调查认为,远距离供热不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天然气在德国供暖市场上的比例呈不断上升的趋势,这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按照计划,柏林2005年冬季二氧化碳排放量要比1990年减少25%。为达到这一目标,柏林市政府近年来不遗余力地推广使用天然气这一清洁能源。2002年年底,柏林煤气公司与市政当局签署了为期3年的气候保护和空气净化合作协议,旨在通过在能源和供暖市场以及汽车燃料市场上大力推广天然气,争取每年减少6万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在柏林地区,用户使用的天然气体积量(立方米)首先要换算成以度(千瓦小时)为单位的燃烧值,其参数值为0.966。这是因为天然气来自不同的产地,并非每立方米天然气含有的能量都相同。此外,使用地区地理位置不同造成天然气的压力和温度也有所不同,这也影响到燃烧值。柏林煤气公司对天然气收费实行统一定价,价格由基本价格和运营价格两部分组成。基本价格每年252欧元,运营价格为每度天然气0.034欧元。目前,柏林煤气公司向60多万户住宅提供天然气供暖,占柏林供暖市场的43%。

  德国普遍采用独立供暖,一户或几户使用一个大小不等的锅炉进行采暖,没有固定的供暖期。住户室内暖气一般设有4个挡位,室温可以通过调节挡位来控制。记者所在的住宅小区共有十几幢4层小型住宅楼,每幢楼的地下室都设有一个天然气锅炉,负责全楼的供暖和热水供应。

  德国能源机构从舒适和节能的角度出发,向公众建议的室温为:卧室16摄氏度,起居室20摄氏度,书房22摄氏度,浴室24摄氏度。

  德国能源匮乏,石油几乎100%进口,天然气80%进口,煤的进口量也日益增长。节能和环保处于能源利用的重要位置。德国能源机构及时发布节能措施并推广使用可再生能源,服务于联邦政府有关环保的方针政策。《能源节约法》2002年2月生效,取代了以往的《供暖保护法》和《供暖设备法》,旨在规范锅炉等供暖设备的节能技术指标和建筑材料的保暖性能等。在德国政府的推动下,天然气和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近年来应用得越来越普遍。

  延伸阅读

  杨华斌:开发商应抱团取暖 拉动区块价值

  家电、房产企业 “抱团”取暖

  严冬取暖不马虎电热油汀式电暖器使用指南

  北京二环内三年告别小煤炉取暖

  取暖小家电市场升温 油汀和电热膜受青睐

关键词:

网友观点

0人评论了新闻:世界各国取暖方式大集合

我要说两句

person
您好,请登录后进行评论。点击 登录 注册新账号

文明上网,登录评论,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新浪地产保持中立。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