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剂良方医治“千城一面”

提要:“南方北方一个样,大城小城一个样,城里城外一个样”。近年来,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我国城市建设力度前所未有。但随之而来的是,许多城市各具特色的原有风貌逐渐消退,走向趋同,“千城一面”无疑是现今中国的城建、城改之悲。

  “南方北方一个样,大城小城一个样,城里城外一个样”。近年来,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我国城市建设力度前所未有。但随之而来的是,许多城市各具特色的原有风貌逐渐消退,走向趋同,“千城一面”无疑是现今中国的城建、城改之悲。怎样才能医治这种“千城一面”的顽疾?近日,在“第一届江西省十佳建筑”评选活动开展之际,“中国馆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先生应邀来南昌举办“文化传承与建筑创新”大型讲座,并与江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南昌市、吉安市的领导进行高峰对话,纵论城市文化与建筑。在讲座与高峰对话中,何镜堂院士针对中国“千城一面”问题,开出了三剂“良方”。

  药方一:突出地域性

  自然生态特色是城市建筑特色之根基

  建筑是地区的产物,它总是受到当地的社会、经济、人文等因素的影响,受到所在地区的地理气候条件、具体的地形地貌和城市已有建筑环境所制约。地域是建筑形成特色的基础,从地域中提取特色,挖掘有益的基因,与现代的科技、人文结合,才能使现代建筑地域化、地区建筑现代化。

  何镜堂认为,中国历史悠久,疆域辽阔,自然环境多种多样,社会经济环境不尽相同。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各地不同的民居建筑形式,这种传统的民居建筑深深地打上了地理环境的烙印,生动地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比如江南无锡一带的民居,普遍具有一河两岸的特色;客家的围屋,结合了中原古朴遗风以及南部山区的文化特色。

  地域性应该从两方面来理解,一是当地的地形地貌、环境的特色,这对建筑风格形成是非常重要的。比如说广州地区,是亚热带地区,夏天很热,基本上没有什么冬天,雨水很多,所以在广州地区搞建筑,都必须要解决好遮阳、隔热、通风、防潮,这个特点是广州地形地貌大环境决定的。在北京做建筑,就需要考虑防寒、防风沙的问题,这同样也是北京的地形地貌以及气候条件决定的。另外一个方面就是文化的地域特色。

  江南大学是何镜堂院士体现建筑地域特色的得意之作。江南大学撇开了一般大学的强调大拱墙、中轴线的概念,结合太湖周边的山水环境打造成了一个园林型的大学,它的建筑布局是一个手掌型的,还吸收了一河两岸的概念,体现了当地人文地理的特色。

  重庆科技大学所有路网的设计依山而建,整个建筑高低错落,学校校门也是通过山洞进来的,它的形态,跟重庆山川这种风格非常吻合,但是整个建筑的表现手法却是现代的,大学环境跟地域环境的结合,形成山区大学的环境,跟江南的水乡大学完全是两种风格,体现了两种内涵。

  从这方面来讲,在“第一届江西省十佳建筑”评选参评作品中,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江西艺术中心、萍乡市安源影视城、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新馆等都是不错的典范。

  药方二:彰显文化性

  维护好历史文化“肌理”是保持城市特色的关键所在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以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为主题,表现出了“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的中国文化精神与气质,何镜堂也因此被人称为“中国馆之父”。“设计之初我对这个馆的定位是八个字‘中国特色、时代精神’。中国有五千多年的文化历史,用一个建筑来表现是非常困难的。如果写一篇文章谈中国的特点,文学语言会写得比较清楚,一旦把文学语言变成建筑语言,用一个建筑来表现,确实是比较难的。”何镜堂回忆起自己设计中国馆的初始想法时说道。

  后来,何镜堂的团队从三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一是看外国人怎么看中国的。一般外国人就是从中国的文化符号了解中国。中国的京剧、剪纸、皇帝的帽子,特别是中国汉字、文字,一看汉字就知道是中国的文字。中国出土的文物里面,特别是像商周以来的鼎、罐等国宝的造型,也是中国独特的代表。从这些符号中得到启发,何镜堂觉得中国馆的造型,必须使人一看就知道是中国的。二是中国馆是一个建筑,那么就要从中国传统的城市、传统的建筑中吸取养分。中国传统城市棋盘式的、方格结构的布局也为中国馆的造型设计提供了参考。最后,整个中国馆还借鉴了“斗拱”这个中国传统建筑结构中以艺术、功能结合的亮点。

  中国馆后来被认为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肌理”的经典建筑代表。中国馆从中国文化的符号、从中国文物、特别是从中国传统的城市建筑里面得到启发,用现代的材料、现代的技术和现代的审美观点把它加以整合。“很多人看了中国馆后都有各种各样的想象,有人说中国馆像个皇帝的帽子,有人说中国馆像个斗拱,有人说中国馆像个粮仓,但是他们都说这是中国的,这就成功了。”何镜堂说道。

  的确,维护好历史文化“肌理”是保持城市特色的关键所在。在“第一届江西省十佳建筑”评选参评作品中也不乏佼佼者,上饶三清映月雕塑便是其中之一,它以中国画艺术形式将人们对大自然赋予情感与想象最多的明月同三清山自然景观融为一体,成为一个彰显上饶地域文化特色的地标性城市景观工程。

  提到传承城市的文化“肌理”,旧城改造就是一个绕不过的话题。任何一个城市建设,都不应该忘记自己的根。何镜堂强调:“作为古城,特别是历史城市,旧城改造要分清不同的情况。一些比较重要的传统街区的改造,首先,对历史建(博客)筑必须保持它的原真性。对于老城区里面的环境、风貌,应当保持它的完整性。对于老城区的传统文化,要保持它的延伸性。所以,原真性、完整性、延伸性是旧城改造必须注意的问题。”

  何镜堂认为,旧城改造中,一个城市比较重要的街区,蕴含着城市文化的“肌理”和风貌,这些必须保留。而一些新建的建筑,要和城市风格协调。城市改造完了以后,还要看到原来城市的影子,否则就一定会失败。维护好历史传承,延续城市的“肌理”,是保持城市特色的关键所在。作为文化遗存的古迹、老建筑、老街区是城市文化特色的集中表现。保护好它们,无形中就留住了城市个性赖以存在的载体。

  药方三:体现时代性

  不可照搬西方建筑 发展中国当代建筑是唯一出路

  当今的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新材料、新技术、新结构、新工艺广泛应用,新思想、新理念等等改变了人们的空间观点和工作模式,也使建筑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何镜堂认为,现代的建筑要体现当今时代的要求,要用具体的建筑语言来表现当今时代的设计理念、思维方式和科学技术。关键是处理好时代精神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寻求传承文化与现代生活的结合点,才能创造有文化品位的建筑。“食古不化”和“食洋不化”都是不可取的。

  西方不同的国家由于历史、文化宗教和气候等原因,城市空间与建筑风格有着丰富多彩的类型。我们当代中国在全球最大的城市化进程中,经常拿西方城市或建筑做范本,你学法式浪漫,我学西班牙风情,他学北美风格,她又仿英国的维多利亚。

  何镜堂表示,“在建筑设计中,由于资本话语权比较强,经常碰到一些问题,房地产开发商喜欢把‘欧陆风’建筑照搬过来,因为这个比较时髦,是发达国家的。总以为把它搬过来就成风了,就不愿去研究自己的东西。作为一个真正有责任的建筑师,我的观点是不能搬某个人的或者某个流派的风格,即使人家的好东西我也不搬,搬的就是没有话语权,最后我们的城市,就不是自己的城市,学习国外的东西也只是皮毛。”

  在“第一届江西省十佳建筑”评选活动实地评审阶段,个别建筑被实地评审专家组诟病,尽管它借鉴了国际文化的理念,采用了欧式风格,肃立天际的大穹顶,高大雄伟的罗马柱,虽然使整座建筑较好地体现出庄严肃穆的特定氛围,但是和江西的传统文化、地域人文地理环境格格不入。

  坚持改革开放、立足创新是中国建筑师的历史使命。我们一方面要努力学习国外先进的理念和技术,吸收人类文明建立起来的优质传统,特别是要加强与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学习,从文化内涵中领会和吸收,同时又要十分关注人类与自然和谐,关注低碳理念、低碳城市、低碳生活,继续实施节能减排的国策,坚持低碳设计方向。

  只有发展中国的当代建筑,寻求传统文化内涵与现代科技的结合才是中国建筑界的唯一出路,世界建筑史的变化与发展便是最好的佐证。

  嘉宾感言

  ●欧阳泉华(江西省住建厅副厅长,主持工作):江西省委2008年4月份专门开了一个常委会,在学习外地经验的基础上,专题研究我省的城镇化和城市建设的问题,做出了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战略决策,吹响了江西省推进城镇化进程的号角。三年多来,江西城镇化和城市建设有几个前所未有:投资的力度前所未有,项目之多前所未有,城市面貌的变化前所未有。现在江西和全国各地一样,新型城镇化推进的力度在加大,城市的面貌焕然一新。这几年,在取得骄人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在反思,怎么使我们的工作做得更好。何镜堂院士的“两观三性”建筑理论体系给了我们深刻启迪。

  ●黄春平(南昌市副市长):南昌是一座有2000多年历史的古城。随着这些年经济发展,市民、群众对整个城市居住环境,对城市形象的要求不断地提高,老城的改造就不可避免。这几年,南昌市已经把老城的改造提上重要的议事日程。作为地方政府,如何在老城改造的同时保护城市历史文脉和建筑特色,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何院士关于维护好城市历史文化“肌理”的观点无疑给出了一个很好的答案。

  ●吴 敏(吉安市常务副市长):现在的社会,城市的发展日新月异。老百姓说的比较多的、比较困扰的问题,就是一个“堵”字。但是美国纽约的曼哈顿人口这么密集,好像不是很堵;香港的人口很密集,好像也没有我们这么堵。这些年我总在思考“堵”的原因,城市的管理、交通方面的管理,固然是一个方面,但更可能与我们的城市规划和建设有很大的关系。何院士从城市规划这一“龙头”着手,辅之加强管理与设施建设的系统观点,对于我们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难题非常有启迪。

  网友评论

  网友江西如此多娇:何院士的讲座我去听了,听后醍醐灌顶。何院士的观念非常新颖,代表了中国建筑的最高水平,尤其是他的“两观三性”的观念对整个江西建筑行业的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网友fbiak47:我觉得何院士的讲座为解决建筑界传承和创新的矛盾提供了很多很好的建议与方法。时代在变化,文化的风土有时候难免会出现流失。在任何一个时期,难免会有一些文化的因素会退出我们的生活,但是不管如何变,在我们的身上可以看出我们的父辈和祖辈的影子,同样在我们的当代建筑上,也可以看出我们过去的传统建筑的影子和符号。这是一种传承,也是一种创新,不是一种矛盾。

  网友相见永成怀念:中国城市正面临着特色危机,大小城市千篇一律的高楼大厦,大同小异的城市颜色,处处透露着浮躁的气息,在城镇化飞速发展的同时,我们城市的文化特色,历史传统正在慢慢消失。现在江西正在评选十佳建筑,希望这个活动能给各级建筑管理者以警醒,在以后的城市建设中,要保持城市的人文和历史品质,建立起一套有效的管理机制。

  网友gbsd:本次十佳建筑评选中有些作品还是不错的,比如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江西艺术中心等等,希望通过此次十佳建筑评选活动能够激起江西建筑人心中的灵感,创作一些能够流芳百世的作品。

  网友lifelessbu:纵观这次江西十佳建筑参评的作品,真正让人眼前一亮的作品确实不多,不得不承认,我们的城市建设在盲目追随西方风格的同时迷失了自己的方向,丧失了自己的传统,这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相信江西建筑行业的管理者能从这次十佳建筑评选活动中看到问题,并且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期待未来的第二届、第三届江西十佳建筑评选参选作品能够上一个大台阶。

  何镜堂院士简介

  1938年4月出生于广东省东莞市,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院长,首届“梁思成建筑奖”获得者。曾主持设计深圳市科学馆、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2008北京奥运会摔跤馆等。他为更多人所知是因为世博会,他是上海世博会中国馆总设计师,被称作“中国馆之父”。

关键词:城市  

网友观点

我要说两句

person
您好,请登录后进行评论。点击 登录 注册新账号

文明上网,登录评论,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新浪地产保持中立。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