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遭打击太阳能产业明天朝阳还是日暮?

提要:2010年的太阳能热水器其从市场整体来看,行业增长率不足10%,而去年的全面增长率为15.7%。所有上市销售的太阳能热水器并不需要单独检测,只要企业按照国家标准来生产,自主承诺保障产品质量就可以上市销售。

  质量门:太阳能热水器形象又遭一击

  国家质检总局的一次抽查,让太阳能热水器在“质量门”、“傍名牌”等关键词之后,又加上一个,那就是“不合格”。如果说前两个词语是针对作坊式小企业的,那么最新的这个词,则是针对家电下乡中标产品。披露的8款不合格热水器,均为家电下乡中标产品,其中有的企业更是连续三年的太阳能热水器家电下乡中标企业。令人不解的是,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一家企业表示召回,或者公布对消费者进行赔偿方案。

  此事透露出两方面讯息,一是太阳能行业质量水平的确有待提高,二是在面对“危机”之时,太阳能企业显然还没有适应“家电下乡平台”带来的高曝光率,面对媒体和公众,只是一概不理。

  太阳能热水器质量参差不齐,有众多的小作坊式企业,为了节省成本,以更低价格争取市场,一大批无质量保证、无售后服务的产品充斥在农村市场。年初央视曝光小企业偷工减料,添加肥料,简化必备工序,制造出保温性能差、寿命短的热水器,并经过厂家的包装,变成了所谓的名牌热水器在市场上进行销售。

  家电下乡政策面临着结束,那么政策结束后企业的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又将走向怎样的道路呢?毕竟家电下乡对于太阳能热水器产品有一些基本的指标要求,对售后服务方面比如网点数量、售后服务电话等也有着规定。家电下乡政策结束后,这些规定也随之结束,那么对于本来就乱象丛生的太阳能热水器行业来说,企业们是否还会自觉地进行产品质量的把控和提升,售后服务的建设和完善呢?原材料成本上升、人力成本上涨、太阳能整体行业面临信任危机。

  尤其是在整个大环境不乐观的前提下,家电下乡又未能将产品销售提升到理想数字的时候。目前来看,这还是一个问号。

  洗牌不可避免想站稳脚跟需回归本源

  2009年第一季度,海宁新增太阳能热水器企业300多家,集热管生产线在原来325条的基础上扩产近100条,最终企业数量达到1100多家,而全国的产量以每年30%速度增长,总企业数在6000家以上。急速扩张之下,迎来的是市场扩张的乏力,多方作用,洗牌,几乎是必然的。

  今年,中小企业倒闭的新闻不绝于耳,当前的中小企业,又面临着自金融危机以来新一轮、普遍而严重的经营困局。2011年4月以来,温州不断爆出有企业倒闭、老板“出逃”的新闻。制造基地广东省也出现了“倒闭潮”的传闻。融资困难、生存空间日益狭窄、电荒、用工荒,下半年企业面临的压力将更大,对于太阳能行业来说,夏季即将过去,秋冬季就要到了。中小企业必须考虑接下来怎么做。

  目前整个太阳能行业的“不景气”也是一个痛苦的“大浪淘沙”的过程,在持续的终端零售市场低迷的情况下,特别是今年大部分厂家将促销推广期提前仍无明显效果的时候,一些实力不足的企业将难以为继,仅以低价格来占领市场显然无法走远。消费者一方面消费意愿不高,同时在前几年的观察中也会了解这些低价低质无售后的产品带来的“后患”,对于产品的选择就会更加谨慎和进行多方面的考量。目前,市场与企业在进行一场“持久战”,在这个艰难的“僵持”阶段,只有回归本源,产品质量过硬、服务跟得上,才能在今后的战斗中获胜。

网友观点

我要说两句

person
您好,请登录后进行评论。点击 登录 注册新账号

文明上网,登录评论,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新浪地产保持中立。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