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海洋科学城区域划定 包括科创园区

中国舟山海洋科学城的规划范围:包括临城新区、舟山经济开发区新港园区、滨港园区和北蝉乡,规划总面积120平方公里。辐射带动周边白泉、展茅、勾山等乡镇(街道)。
二、发展目标
近期,进一步完善海洋科学城基础设施,优化空间布局结构,有序推进主要功能区块开发建设,基本建成科学城空间总体框架;提升海洋经济发展水平,集聚众多海洋科技研发孵化机构,形成若干具有鲜明特色的海洋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培育一批龙头骨干高新技术企业;努力成为浙江省内海洋科技、人才、高新企业的集聚高地和“海上浙江”示范基地。中远期,建设成为全市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科技中心和海洋科技创新、海洋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成为全省具有战略意义的海洋经济高新区和“海上浙江”核心区,成为国内一流的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国内独具特色的海洋科学城。
总量目标。力争到2020年,使海洋科学城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00亿元,年均增长18%;海洋经济总产出800亿元,年均增长18%。
结构目标。力争到2020年,使海洋科学城海洋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80%,高新技术产业比重达到20%。
科技目标。力争到2020年,集聚研发机构80家、各类人才3.5万人、孵化创业企业150家,拥有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80家。
三、空间布局
海洋科学城将重点打造五大功能区,分别是科技创意研发区、现代临港产业区、港航综合商务区、高教科研区和现代物流区。通过五大功能区的打造,进一步深化本岛“南生活、北生产”空间格局,促进新城与新港工业园区的产业互动和区域联动,辐射带动白泉、展茅、勾山等周边地区加快发展。
(一)科技创意研发区
主要布局于舟山体育馆东面,土地面积约900亩,建筑面积约90万平方米,布局建设科技创业园、软件与创意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国际外包服务中心等平台,并建设必要的生活配套设施。围绕低碳经济的发展目标,重点开展海洋生物医药、水产品精深加工、船舶及船配设计、海水淡化、海洋再生能源、海洋环保等领域的关键技术研发;发展信息软件、文化创意、服务外包等新兴产业。同时结合摘箬山拟建设的国家级“海洋技术海上公共实验场”、浙江省海洋开发研究院和普陀海洋高新技术园这三点,加强彼此之间的联系和交流。近期要开始制定方案,编制控制性详规,尽快启动建筑面积10万平米左右的一期项目建设。
(二)现代临港产业区
主要布局于新港工业园区一期和二期(钓梁围垦区)南部区域,面积约4.5万亩,原规划定位是“以船舶配件、海洋工程、大型港口机械为主导,着力打造临港型的先进制造业生产基地”。在保持与原有规划目标基本一致的基础上,主要发展以高端船舶及船舶配件、海洋工程、港口机械及装备制造为主的临港先进制造业;以海洋生物与工程、新能源、新材料等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建设服务生产第一线的中试基地和临港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器,并积极向上争取政策,划出一定区域建设以水产品和船舶配件为主的出口加工区。承接勾山、新城等周边区域传统工业企业的转移升级。近期着力抓好招商引资工作,启动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器建设,尽快吸引企业入驻,推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加快集聚。
(三)港航综合商务区
该功能区西至临城河、东至新城中央绿化带、北至海华道、南至海宇道,占地面积约480亩,规划建筑面积100万平方米,与原规划定位目标基本一致,主要发展总部经济和楼宇经济。该区是目前新城规划布局已经较为成熟的区域,金融机构、商贸企业已有进驻,并有一批在建和将建的商务写字楼,是舟山未来的中央商务区,将集聚人力资本与智力资本,承担起专业化的金融、信息咨询、高端商务、商贸流通等城市中心的服务功能。近期工作重点是加快在建商务写字楼的建设进度,启动商务区二期楼宇建设;加大面向商贸、航运、金融服务等行业的招商引资力度。
(四)高教科研区
该功能区主要包括新城大桥以西的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区块和拟规划建设的长峙岛东部区块。其中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目前占地499亩,建筑面积9万多平方米,近期要加快启动建筑面积4.3万平方米的国际海员培养基地项目建设。长峙岛东部区块,现状以盐田和养殖塘为主,面积约1500亩(含山体面积),将在东部围垦海水景观湖。拟迁建浙江海洋学院至长峙岛东部区块,占地面积约800亩,建筑面积约35万平方米,其余土地作为高教科研预留地。加强与浙江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院校和涉海科研机构的合作,支持设立海洋学科的博士后流动站、海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分校、分院(所),在长峙岛东部形成海洋高等教育、培训和科研基地。
(五)现代物流区
目前,新港工业园区一期依托3万吨级的码头,建设面积在1000亩左右的船用物资和船舶配件为主的物流园区;新港工业园区二期视发展情况,规划建设公共港区和一定面积的物流园区,为后方陆域的临港产业发展提供服务。现代物流区为进出物资提供储存、加工、配送服务,帮助企业剥离内部的生产性服务业,发挥物流园区的规模经营效益。近期要加快3万吨级公共码头建设,推进大物流项目尽早落户。(舟山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