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实验塔

新浪地产设计

1.jpg


21试验塔和一个新的露天剧场现已加入一系列陆陆续续建成的建筑群中。和一大片成熟的树林一起,它们为1999年西萨·佩里设计的大型围场提供了一个边界。同时,它们也是Siglo 21大学总体规划的一部分。


2.jpg


这个新建筑由一系列研讨空间和实验室组成。在这些空间里开展的教学活动将采用先进且非常规的技巧和技术。


3.jpg


因此,建筑作为容器,需在其外部和内部体现出这种非常规的、甚至有些颠覆性的特征。


4.jpg


同时为了在大学里成为焦点,不同于校园普遍水平化的结构,建筑采用了纵向的细长比例,在校园的整体轮廓上极为突出。


5.jpg


设计意图是想在一个混凝土棱柱体上随机地穿孔和开洞,使从外观上感受不出建筑的真实尺度。


6.jpg


这种多孔性表皮打造出了一个发光和透明的内部空间,里面的各种活动都可以从外部瞥见。


在黑暗天空的映衬下,这种效果在夜间通过不规则穿孔透出的光亮而被加强。


7.jpg


功能布置是相对简单的。竖向交通连接着一个大厅,其尺寸正好可以作为旁边研讨空间的扩展,并可适应未来的增长需求。


整个空间实际上是透明的,由两个垂直庭院组成 - 由电梯通道的金属结构留下的自由空间以及由金属格子支撑的玻璃地板将其变成了一个大光庭。通过这个光庭,研讨空间可以得到采光。同时,学生可以看到其中发生的各种活动。


8.jpg


该建筑在建造技术上的成功,是基于非常规地利用当地市场上可用的资源。


9.jpg


在技术经济问题上,由于建筑的细长性和不能在使用空间中放置中间支撑构件,导致最终采取了滑动混凝土技术。这项技术使得我们在14天连续浇筑混凝土的基础上,完成了这个高度41米的棱柱体结构立面。


10.jpg


从研讨空间可以看到的预制和预应力楼板被安装在固定到周边隔墙的连续金属支架上。


建筑物的其余部分,包括其内部店面都是通过卷曲型材的金属结构来解决的。它们在现场被螺栓连接组装。此种螺栓连接的方式有助于树立一种繁忙研讨间的常见形象。该建筑的设计特别考虑了能源效率问题


从可持续性的角度来看,设计体现在以下几个层面上。第一个是尽量在最小的热增益或损耗的情况下获得最多的自然采光。直接通向户外的穿孔根据内部需求进行调节,并且由内部庭院提供的照明加以补充。


室内的温度也是通过自然的方式加以调节的。按照这种思路,考虑到场地的气候条件,将湿润的层状多孔表面放置在庭院混凝土墙内侧。其中外部空气提供潜热,或帮助冷却,并以受控的方式进入车间的窗户,再通过对面的墙以受控的方式排出。


11.jpg


所有的雨水都存储在屋顶的水箱中。从那里雨水通过庭院的混凝土墙流下,被收集,并且聚集在入口大厅屋顶上的透明水箱中,并以连续循环的方式再循环回上部水箱。


外部混凝土墙的保温层和内衬有助于增加整体的保温性能,帮助自然地调节室内温度。


12.jpg


虽然大楼配有空调,但我们的目的是尽量少使用它,除非在极端温度情况下。


000000
分享中心
  • 新浪微博
  • 微信好友
  • 朋友圈
  • QQ空间
  • 点击关闭分享
    相关文章
    设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