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螺旋桥”与“⽴⽅体”构成的空间集合 摄影:存在建筑-建筑摄影
成都超算中心位于成都市天府新区鹿溪智谷核心区,紧邻兴隆湖和鹿溪河生态区,周边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资源和汇集的高新企业总部集群,已经显现出未来公园城市的雏形。
公园城市中的超级大脑 摄影:存在建筑-建筑摄影
对城市开放的科学设施
——
超算中心形体的设计摒弃约定俗成的科研类建筑手法,放弃规矩教条的功能模式,选择纯净而诗意的建筑语言。动力楼和运维楼作为体量背景,通过顶部连桥融为一体,围绕着场地中央的“硅立方”,营造出特殊的场所氛围。
与封闭的科研园区不同,超算中心被构想为一个向城市开放的场所,一个科技的图腾纪念地。结合场地自南向北逐渐降低的地形,设计利用高差实现了开放与封闭管理的双重目标:市民通过盘旋而下的空中天桥穿越整个场地,形成参观流线,与桥下地面层的内部科研动线立体分流,互不干扰。
功能布局合理有序 ©中建西南院
⽴体分流互不⼲扰 ©中建西南院
项目外观 摄影:存在建筑-建筑摄影
环形天桥与 “硅⽴⽅” 摄影:存在建筑-建筑摄影
科技的新图腾
——
传统计算中心的数据机房为精密区域,不对外开放,对公众而言保持着神秘。对神秘之物的好奇是科学的动力,设计师选择将超算机房作为科学城最重要的展品进行呈现——“超算之芯”。立方芯体内部是模块化机房,共有5个楼层,大小为20米×20米×20米,得名为“硅立方”。
立方外墙采用幻彩铝复合板包裹,再放入一个由拉索幕墙围合的巨大玻璃柜体中,人们可以沿玻璃回廊围绕参观,体验排名世界前十的超级计算机的震撼尺度。
建筑设计专注于空间、材料与光线的表达。体量以一种偶然而又精确的方式呼应彼此,“硅立方”巨大的尺度和闪烁的光线赋予建筑内在的情感。
超级计算机 “硅⽴⽅” 摄影:存在建筑-建筑摄影
环形天桥穿越场地 摄影:存在建筑-建筑摄影
环形天桥连接北侧湖滨公园与南侧的城市道路。透过建筑体量的洞口,人们可以看到“硅立方”与湖岸的风景。结合场地高差,“硅立方”的场地平台下设置科技展厅,对市民和学生开放。下沉广场、圆形水池、环形步道亦可成为供大众日常休憩的公共空间,让来访者在参观展览之余,可以享受片刻的宁静。
幕墙设计
——
“硅立方”外的巨大玻璃盒体采用了大跨度单索结构幕墙系统,单块玻璃尺寸为3米×3米,单根拉索直径为50毫米。单索幕墙的支撑结构充分保证了外观的通透性,突出“超算之芯”的寓意。通过极具辨识度的立方体量展示前沿科技信息,打造科技城的图腾与地标。
拉索幕墙节 摄影:存在建筑-建筑摄影
后部动力楼功能为电力与暖通机房,外立面以实墙为主,仿佛沉稳的磐石。运维楼以科研办公为主,外立面较虚,犹如镂空的宝盒,朦胧而科幻。
动力楼与运维楼采用双层幕墙,内层为玻璃幕墙,外层为方形的铝板幕墙。像素化的铝板单元的虚实变化,映衬出计算机语言中的“0”与“1”的关系。
景观设计
——
我国超级计算机从最早的“银河”系列到曾一度跻身世界第一速的“天河二号”再到现在研发的“天河三号”,多以宇宙星宿命名。超级计算机中有“星云天体”的概念,星云的节点如同超级计算机中的电子构成,汇聚成为顶级的科技之光。
因此场地景观提取星云的线型,结合场地交通流线,形成螺旋扩散的形式,强化场地的独特艺术感和图案感。
螺旋扩散式的场地景观 摄影:存在建筑-建筑摄影
灯光秀设计
——
光是信息的媒介,结合幕墙单元设计的灯光秀系统,与电脑编程联动,可在夜间上演精彩的光影表演。“硅立方”成为巨大的显影屏幕,宛如湖畔神秘璀璨的“科技之眼”,成为科学城最亮眼的地标。
光影变幻的⽴⽅体 摄影:存在建筑-建筑摄影
动力设计
——
超算中心动力与保障设施强大,包括10000平方米电力室、3600平方米冷源机房、9600平方米数据储存机房,并附属13台柴油发电机组、储油罐、3台24米高蓄水罐、92台冷却塔,接入6路市电,组成强大的动力系统,支撑超级大脑的运行。
动力系统设计示意 ©中建西南院
动力机房 摄影:存在建筑-建筑摄影
超算机房 摄影:存在建筑-建筑摄影
完整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成都超算中心园区土建及配套工程
项目地点:成都市天府新区科学城鹿溪智谷核心区
建设单位:成都天府新区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建成时间:2020年
建筑面积:60420平方米
主创设计:刘艺、陈成发
项目团队:李中全、蒲践川、虞舜超、周劲炜、金升、刘佳、王勇、韩绍伟、张国昊、唐浩文、钟世洪、聂琨、蔡红林、何青松、王世博、郑彦杰、赵峰等
摄影:存在建筑-建筑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