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与远方:探索在地人文,赋能城市更新

新浪地产设计频道

ADCC×红星logo_画板 1.png

IMG_8352.JPG


6月29日,由中国室内装饰协会陈设艺术专业委员会(ADCC)ADCC生活艺术学院,与云南红星美凯龙共同举办的【在场·演讲X昆明】,在云南省大剧院圆满举行。

 

在以“美”为生产力的时代,深度挖掘中国当代思潮与在地文化,围绕在地人文历史,通过影响设计师而率先引领一个时代的美育,是【在场·演讲】存在的意义。三年来【在场·演讲】走过了乌镇、苏州、上海、敦煌、杭州等人文历史重地。如今,终于抵达昆明……这片土地曾以极其“中国”的方式连接起了昆明与世界,也曾是一代人关于“远方”的全部想象。

 

在这片“远方”的土地上,云南红星美凯龙以“打造理想人居、助力城市更新”的视角,立足云南,探索城市生活方式与“家”的终极意义。此次,特邀ADCC生活艺术学院携【在场·演讲】品牌,落地昆明,以“家与远方”为主题,在昆明的历史年轮与山水镜像之间,探讨一座原本作为“远方”存在的城市,如何在大审美时代中重新出发,以自身在地历史文化为依据,进行城市更新,创造更契合的理想人居环境。

 

这也是近二十年来,昆明首次大规模艺文演讲,华语届六位重量级人文师者,以他们基于专业领域内所生成的思想高度与时代洞见,引发在地思辨。这样的思辨不仅发生于当天的“在场”,更在以后的时日中延展,终将生长出属于云南本土自我的艺文价值观。


17291561948916_.pic_hd.jpg


山水镜像中的远方,榫卯结构中的家

这里是【在场·演讲】


IMG_8305 2.JPG


舞台上的红土地,它是在地的气味

这里是昆明


本次演讲从时代影像、建筑设计、当代艺术、气味美学、室内设计、书籍设计与自然相处之道等不同维度展开——

带着对时代中“人”的理解与体关怀,人像摄影师肖全用镜头讲述了一代人的影像故事;

始终以在地为思考原点,建筑师华黎往还于建筑的“地平线”之中;

艺评家、华人第一位女性策展人陆蓉之在中西艺术与文化对照之中,秉持当代艺术的真我精神与永恒真爱;

通过气味定义一个城市,气味美学家、香水创意设计师庄卉家告诉我们阅读和理解城市的方式还可以“用气味行走城市”;

室内设计师梁建国以哲学思维呈现缜密地设计伦理,开启设计重在传承历史文化基因,关注并解决当下问题,给未来留白;

而与“自然”交朋友,承蒙自然关照的书籍设计师朱赢椿不断将自然引入设计,让虫子为其作诗。

 

一场全时段沉浸式人文演讲盛宴,中国人文领袖圈层对话中国人文理想重地,从京城气象到春城禀赋,以先锋探触原生,在美学成为生产力,赋能行业、反哺社会的时代背景下,探索史地互文,率先激发城市与人文更新。


【二】

 

17881561953158_.pic_hd.jpg


ADCC生活艺术学院执行院长汪莎女士

开场致辞

在昆明的历史年轮与山水镜像之间

开启我们“家与远方”的探讨


【三】肖全 :《 家与远方》

 

肖全,中国最好的人像摄影师。历经十余年拍摄完成的《我们这一代》,对中国50-60年代出生的知名文化艺术界人士进行影像建档。他怀着对同代人命运的关怀,怀着对人本身的同情和热爱,像一道和煦的阳光轻柔穿过这一代人的生活,用他手中的相机为每一位被访者,投射下一幅温存的造像。


B01I2285.jpg


图 | 肖全老师演讲现场

 

红土地,一湾池水,营造着昆明的在地感。

穿着红色裤子,站在红土地上,像是生长于这片土地的在地者。

演讲现场,肖全老师从自我成长经历讲起,透过镜头观察与记录,用摄影凝结一个时代的影像诗。他用镜头记录了杨丽萍、三毛、张艺谋等人物的重要阶段。

在回答现场提问时,他说道,在他的看来,摄影是一种互相验证,对方宁静了,也就照见了你。

 

华黎:《 重寻地平线Refunding Horizon》


华黎给自己的事务所起名为“迹”,由此可以看出他对“在地”的追求,“要去寻找去发现,去再现去延续去拓展的‘在地’建筑的‘生命轨迹’。”他所理解的“在地”,“一是强调建筑与自然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地’意味着每个项目作为个案的特殊性,回应特定的场所、气候、人;二是指建筑回到最基本的问题:场所意义、空间、建造等,‘地’意味着建筑的根基。”

 

B01I2980.jpg


图 | 华黎老师演讲现场

 

建筑是建筑师表达世界的出口,它长久地讲述着建筑师如何看待这栋建筑与周围的关系,以及在这个场域中引发的思考。从华黎老师的演讲中,我们开始重新审视建筑与远处,与天空,与地平线是怎样的关系?该如何处理建筑的分层与状态?从云南咖啡庄园的前后设计过程开始,华黎老师实现了用建筑完成大地向天空的空间转换。


华黎老师最强调的是“在地”,于是我们在他的建筑案例中,看到他的建筑就像一个微缩的村庄,建筑设计除了设计空间,还可以设计一个村庄的宁静。


陆蓉之:《家与远方——真爱永恒》

 

陆蓉之,艺评家、华人第一位女性策展人、“动漫美学(Animamix)”理论及双年展的创建者,现任台北实践大学管理学院创意产业博士班教授、艺术家杂志社特约编撰,VIKI LULU HOUSE璐璐家创办人/创意总监。电影《答应你(Re:Promises)》导演;著有《后现代的艺术现象》《当代美术透视》《台湾当代女性艺术史》等著作。


 B01I3068.jpg


图 | 陆蓉之老师演讲现场

 

近七十岁的陆蓉之老师在生活中践行着当代艺术精神。陆老师认为,在如今人工智能,以及物联网的发展下,信息透明化并快速传播,这对“艺术”发生了重大的冲击以及对未来的改变。艺术需要为大众而做,艺术也是大家可以亲近的,但一定要求新和学习。


作为上午最后一位重磅师者,跟随陆老师穿梭往来于东西方当代艺术之间,分享人生传奇的同时,更新了我们对当代艺术的认知以及艺术与时代的关系。最后她说,家与远方,真爱永恒。


庄卉家 :《“城市的气味地景”URBAN SMELLSCAPE》


庄卉家,香水创意设计师、艺术家、作家,多年来专注气味及其相关的文化和美学领域,曾任纽约Ralph Lauren等时尚品牌的香水品牌艺术总监,Tom Ford香氛美妆特约设计顾问,现任瑞士Della Chuang Creatives 工作室主持人。她获选2011年国际设计师联盟(IDA)“百大设计师”之一,并多次赢得美国FiFi Awards香水大奖。2019年,因其在气味设计与文化推广的专业,荣获宝格丽Avrora Awards杰出女性艺术家大赏。

 

B01I3863.jpg


图 | 庄卉家老师演讲现场

 

每一方留存着我们生活痕迹的天地,都沾染着人类赋予空间的独特气味。作为下午的开场师者,庄卉家老师带我们一起走进“城市的气味地景”,告诉我们如何在一呼一吸之间感知气味,气味又是如何形塑一座城市,改变一座城市未来的?更新了气味所存在的 美学价值:气味所引发的是想象力和感觉的延伸,不动声色地让我们感知到自己的存在,更在无形之中调节着空间的调性与立意。庄卉家老师还分享了她与团队用“SmellWalk+数据化的气味地图”的方式用气味定义一座城市。

 

梁建国 :《 2 5 3:过去 现在 未来》

 

梁建国,著名设计师、中国室内装饰协会陈设艺术专业委员会(ADCC)执行主任,从业四十年,信奉大道至简,美要放下,设计需要人文关怀的理念。主张用哲学的思维、快乐的方式做设计,作品兼具当代性与中国传统,用中国设计讲述东方生活美学。

 

IMG_8349.JPG


图 | 梁建国老师演讲现场

 

梁建国老师认为,设计是20%的过去、50%的现在、30%的未来,并分享了众多设计案例,人类发展到当下,“设计”这一思维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有效的解决问题,更在于对想象崭新未来的思考和行动的设计,需要缜密的创意、 批判性的探究, 以及值得尊敬的设计伦理。


演讲最后,他说,他是农民的孩子,此时站在红土地上,一下就有感觉了,“所以我能讲很多”。

 

朱赢椿 :《回到大自然的家》

 

朱赢椿,书籍设计师、现任南京书衣坊工作室设计总监、南京师范大学书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在书籍出版行业,他是“中国最美的书”和“世界最美的书”习惯性获奖者,有“鬼才设计师”之称,代表作《不裁》《蚁呓》《肥肉》《虫子书》《便形鸟》一经问世,便吸引众人目光,成为设计界的传说。

 

B01I4378.jpg


图 | 朱赢椿老师演讲现场

 

朱赢椿老师对自己的定义是“大自然的孩子”,他说:“趣,得之自然者深,得之学问者浅。” ,被自然填满的心与被学问填满的心年龄是不一样的。昆明,关乎理想,作为本次「在场·演讲」压轴师者,朱老师让我们看到了自然的滋养,用自然丈量内心的尺度与自由。在朱老师这里,虫子会作画、会写诗、会设计……他说自然就是他的老师,他所有的灵感与设计受益于此。


B01I4366.jpg


图 |演讲现场

 

 特邀嘉宾


B01I2029.jpg


图 | 陈志鹏和他的自然音乐团队

 

陈志鹏,自然艺术家,国际音乐家,自然音乐发起人,自然养育教育倡导者。

他长年携团队和世界民族、世界音乐及多元艺术合作,受邀交流自然音乐艺术与文化。自然音乐团队倡导、传承,并发扬中国及东方和世界的优秀文化,呈现人与环境生态健康的本质。此次来到昆明,以自然的诗意打开家与远方。

 

此次演讲,我们特邀陈志鹏及其团队助力演讲现场,不仅为我们带来了自然音乐开场,期间更是即兴演奏配合朱赢椿老师的虫子视频,音乐的律动伴随虫子的爬行节奏,别开生面,惊艳全场。

 



图 | 表演现场

 

十六吨云南红土铺设在舞台,六位师者立于红土之上,为我们分享各自领域内的思考与洞见,印证了【在场·演讲】中“非在场·不可得”的观点。


演讲最后,观众将一捧红土装进信封内,带回家与远方,这是大地与人的自然链接。


000000
分享中心
  • 新浪微博
  • 微信好友
  • 朋友圈
  • QQ空间
  • 点击关闭分享
    相关文章
    设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