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创新设计引领县域街区更新 第四届松阳乡村振兴全国建筑设计大赛评审会举办

新浪地产

2025年1月11日,以“年轮”为主题的“第四届松阳乡村振兴全国建筑设计大赛”现场评审会在松阳举办,214份设计方案在文里粮仓与城隍庙展出,来自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东南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湖南大学等高校建筑院系的9位权威专家评委参与评审,松阳县领导及各有关单位、相关镇街负责人出席。




年轮为题,青年答题:赛事助力县域发展


“第四届松阳乡村振兴全国建筑设计大赛”由松阳县人民政府与乡村复兴论坛主办,松阳县委人才办、县住建局、县建投集团、城投集团以及县建设公司等联合承办。大赛选址县城新华路为赛题,围绕“年轮”主题,旨在广泛征集县域空间设计创意,推动松阳城乡高质量发展。参赛选手可在新华路街道范围内,自主选择独栋建筑改造、多栋建筑改造或建筑装置等方式开展设计,充分发挥创意与想象力,充分挖掘环境、文化、生活肌理,使老旧建筑与现代生活紧密相连,重塑契合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的公共空间。


自2024年8月大赛发布至10月31日报名截止,共有591支团队获得参赛资格。其中包括清华大学、武汉大学、东南大学、浙江大学、天津大学、同济大学、中央美术学院、华南理工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厦门大学、温州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哈佛大学、爱丁堡大学、新南威尔士大学等境内外101所高校,以及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湖南大学设计研究院等331个社会团体报名参赛。


经过严格筛选,最终从214份有效参赛作品中,产生15份获奖作品和50强入围作品。最终,由上海一六零二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设计的《记忆胶片》方案获得一等奖,天津大学、清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单位的作品分别获得二、三等奖。乡村复兴论坛秘书长李永良表示,大赛的高关注度和众多参赛团队充分体现了各界对松阳乡村振兴事业的支持与参与热情。


第2页-1.PNG


在评审正式开始之前,松阳县委常委、统战部长杨健勇致辞并表示,第四届松阳大赛以老城轴线新华路有机更新为目标,重建符合当下人民美好生活的有机空间,打造老城创新发展的新典范。大赛内容丰富、创意独特、质量上乘,搭建了交流互鉴的广泛平台,更为松阳汇聚智慧、借力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未来,松阳将虚心借鉴大赛优秀方案,鼓励更多人才深入了解并爱上松阳,尽情施展才华和智慧,提升居民生活品质。


第3页-2.PNG


大赛主席、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长聘教授许懋彦表示,本届大赛首次将县城老街道新华路作为任务点,参赛作品呈现出更加多元化和创新性,充分展现了青年建筑师对于县城街道改造的创意畅想,感谢青年建筑师们对松阳及城乡发展的关心关注。并指出,未来的县域发展应与市民生活和社区活动有多元化的结合。


第4页-3.PNG




地方出题,命题调研:赛事关注县域街区更新


本届大赛关注县城街区更新的议题,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罗德胤教授认为,松阳新华路曾在80年代有着超40家公有单位,这条路是新中国在一段历史时期内“中国式县城”的集中体现。从这个角度,松阳不只是“古典中国的县域标本”,还是“当代中国的县城标本”,代表着蓬勃向上的地方精气神。


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教授贺勇表示,大赛聚焦新华路改造,一方面能传承其1980年代的建筑特色,完整展现80年代理想县城的建设样本,另一方面植入当代功能,推动县城功能与环境进一步提升,使未来的松阳既有保护完好的明清老街,也有新时代生活空间与场景。


第5页-4.PNG


200多份作品的评图要在一天内完成,在评审过程中,评委们重点关注多个关键方面。贺勇表示,如何在区域范围重新组织交通、在街道沿线释放更多人性化活动空间、在新华路和老街之间建立更紧密的联系、整体上延续1980年代建筑风貌并在局部打造独特的当代功能......这些都有可能成为打动评委、脱颖而出的要点。


第6页-5.PNG


罗德胤教授也指出,新华路设计地段难度颇高,借鉴松阳 “建筑针灸”的更新方法,精准定位地方和场所的关键节点至关重要,需 “把针扎在村民最自豪的地方”,激活街区活力。


最终,经过多轮评选,上海一六零二建筑设计有限公司为松阳新华路设计的《记忆胶片》获得一等奖。







创意为先,落地为要:让青年创意落在大地上


在快速城镇化、城乡面貌越来越趋同的年代,松阳县拥有1800多年建县史和100多座传统村落,被誉为“最后的江南秘境”和“古典中国的县域样本”。近年来,松阳凭借丰富多样的乡村实践在全国乡村振兴领域崭露头角,松阳乡村振兴全国建筑设计大赛已成为代表性的乡建模式。


四届大赛在选题上不断演进,从首届“针灸式”分散选点,到第二届聚焦传统村落业态升级,再到第三届关注原村民生活需求,直至本届聚焦县城街区更新,为让参赛者提供真实的城乡空间进行“领题调研”。任务点既有城镇老街道、供销社、百货大楼、老汽车站,也有与古村落适配的咖啡馆、观景台、游客中心、口袋公园,也没落下普通村子里的民居、茶田等。类型全面,范围广泛,为松阳乡村发展提供了全方位的创意指引。


往届大赛坚持落地为要,成果显著。首届大赛获奖作品《浮丘》已成功落地,大东坝镇茶园综合体建设施工接近尾声;第二届杨家堂村牛棚咖啡馆在众多设计方案中脱颖而出,吸引社会资本投资运营;第三届县老汽车站一等奖作品也在稳步推进落地。这种以落地为导向的模式形成了 “以落地为导向选点、以引智为目标征集,以运营为效果落地” 的良性循环,有力促进了创意与资本的结合。今年将有哪些方案落地松阳值得期待。


新时代下如何讲好地方故事?第四届松阳大赛评审专家认为,要重视、引导和利用好青年创意注入乡土。本届大赛中,90后、00后“带队”参赛占比超80%。有年轻设计师们充分发挥创意,有的运用大胆材质和活泼色彩,有的致力于满足原住民与游客共同需求,还有的融入童年风、赛博风等元素,为大赛注入了新鲜活力。作为松阳较早一批引入的传统村落保护与遗产活化专家,罗德胤认为,松阳建筑驱动地方发展的模式日益受到认可,大赛成为年轻设计师学习实践的“试金石”,对松阳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随着评审圆满结束,第四届松阳大赛将进入颁奖与推进落地阶段。未来,大赛将持续发挥平台作用,给参赛者带来独特的观察视角与设计灵感,推动更多创意力量投身于县域城乡的发展,塑造更多理想生活空间与生活状态。


000000
分享中心
  • 新浪微博
  • 微信好友
  • 朋友圈
  • QQ空间
  • 点击关闭分享
    相关文章
    设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