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回得去的故乡——2024乡村振兴设计大会圆满落幕!

广州设计周

2024年12月7日,回得去的故乡——2024乡村振兴设计大会在广州国际采购中心圆满落幕!


在国家倡导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到乡村去”成为热议话题,各地政府积极投入美丽乡村与田园综合体建设,探索乡村发展路径。切实振兴乡村需产业、生态、文化协同发力:以产业兴旺为基础,发展特色农业与乡村旅游激活经济;以生态宜居为保障,打造宜居宜业环境,留住乡愁;以文化振兴为灵魂,挖掘传承传统文化,赋予乡村独特魅力。


2024乡村振兴设计大会以“回得去的故乡”为主题,聚焦设计助农、乡村居住营造、文化重塑与产业优化,旨在注入新活力与创新思维助力乡村振兴与发展!













本次大会汇聚了来自乡村振兴各领域的专家学者、实践者和梦想家。他们中有致力于乡村文化保护的艺术家、有将传统与现代巧妙融合的品牌创始人、有以匠心精神重塑乡村建筑的建筑师,以及推动乡村产业发展的企业家。大家带着对乡村深深的热爱和对土地的敬畏,共同开启了一场关于乡村美学、创意与可持续发展的深度对话。一同回顾这场盛会,感受那些关于乡村的珍贵洞见和温暖故事。











设计助农计划成果与案例发布


“设计助农计划”是广州设计周在“设计为民生”价值观下发起的一项设计助力乡村经济发展的实践行动计划。满足市场需求为先导,从真正帮扶农村经济及农户生活入手,让设计师和乡村产生更多的联结,带动乡村经济发展,助农增收。


破力文化创始人杨函憬的演讲,是一场关于文化、记忆与创新的深刻叙述。他本人以Goodone旧物仓为载体,致力于打造一个文化综合体,以及促进美食、文化和社区联系的平台。同时,也为我们讲述了设计助农计划下,10个物产品牌背后的动人故事,以及他在背后所付出的深刻用意。









Goodone旧物仓通过将文化遗产与现代生活美学相结合,重振城市记忆。他强调,旧物品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塑造空间的关键。Goodone通过复古物品的收集、修复与再设计,讲述城市的故事,激发情感共鸣,成功地将复古旧物融入现代生活美学,让它们带着往时的记忆,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他还讲述了设计助农计划下,10个物产品牌的故事,每个品牌背后都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和乡土情怀。从武夷山的红茶,到云南的核桃乳,再到青梅酒的传统酿造工艺······每一个产品都是对传统农业的一次创新与致敬。这些物产品牌不仅代表了中国乡村文化的多样性,也是乡村振兴的生动案例,展现了设计如何帮助农产品找到新的市场和生命力,让乡村的故事和价值得以在城市中延续和发扬。











分享之余,杨函憬老师还将这些产品带到了大会现场,邀请观众们亲口品尝,每一种产品都以其独有的风味与品质触动了在场每一个人的味蕾!现场观众对这些产品赞不绝口,好评如潮,让我们切身感受到了设计助农计划的丰硕成果,以及如何通过设计的力量,让乡村的物产和文化重新焕发光彩,走向更广阔的舞台!



年度物产品牌代表分享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爱心大使阿朵故烈,这位来自云南普洱无量山的彝族音乐艺术家,以其对长臂猿唱法的深入研究和生态文化传承的执着,和她充满感情的音乐作品,展现了对故乡自然与文化的深刻热爱。在现场,她还为我们带来了一段长臂猿唱法,歌声悠扬而深邃,仿佛将我们带到了云南无量山的密林深处。





在分享中,阿朵故烈老师讲述了她对10个物产品牌之一 —— 仁为锋核桃乳的特别情感。核桃乳,这个来自无量山的天然馈赠,不仅承载着她的童年记忆,更是她眼中故乡智慧的象征。她讲述了无量山漫山遍野的核桃林,以及核桃乳如何成为当地文化的一部分。她自豪地讲到,尽管核桃产业曾面临挑战,但通过坚持和创新,核桃乳的品质和价值得以被重新发现和认可。











阿朵故烈老师还提到了与杨函憬老师的合作,他们希望将这个绿色产品推向全国乃至全世界,便发起了“千手计划”。阿朵故烈和她的团队走遍了云南的核桃林,记录下当地人为收核桃而染黑的双手,以此向人们展示核桃乳背后的故事,传递出对故乡和自然的深深敬意。



       地方木构建筑如何走向未来?



無名营造社&千匠百工木构绿建 主理人陈国栋老师分享地方木构建筑的未来走向,以及他在贵州黔东南地区的实践与洞见。面对现代生活的需求,传统木构建筑需要在多个方面进行适应性改进,同时应对传统建造方式在当代的挑战。





他通过真实的现场环境与专业的构造规划图,展示了如何将传统木结构与现代需求相结合,创造出既适应当地环境又满足高质生活的新建筑。这些实践为乡村建筑现代化提供了新思路,也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同时,这更为乡村匠人提供了工作机会,让他们的技艺得以延续,将传统匠人带入工业化住宅领域,为当地匠人创造新的工作机会,推动乡村建筑产业化。









陈国栋老师的实践和探索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也打开了乡村振兴的新角度。通过他的努力,我们看到了乡村木构建筑不仅能够保留传统文化的精髓,还能适应现代生活的需求,真正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成为振兴乡村的有力行动!



       产业升级带动乡村振兴



大美智慧旅游规划董事长/总规划师 陈南珠分享了“中国南珠第一村流沙村”从珍珠产业的辉煌到衰落,再到如今振兴的历程。这个曾经的中国南珠主要产地,因缺乏标准化而遭遇产业衰退,但通过技术规范的制定、科学养殖的推广和合作社的建立,珍珠产业得以重焕生机。南珠以其独特品质和悠久的养殖历史,为流沙村的产业复兴奠定了基础,而现代科技的融入则显著提升了生产效率。









企业与乡村产业的合作不仅推动了经济发展,也增强了社会责任感,促进了和谐发展。珍珠文化产业园为产业多元化发展提供了平台,带动了更多的经济活动。这也预计将创造大量就业机会,有效解决地区就业问题,提升居民生活水平,展现区域经济的巨大潜力,为乡村发展提供了真正的产业升级!









他的故事和实践为人民提供了一个鲜活案例,展示了如何将乡村的传统产业转化为可持续发展的现代产业,同时保护和传承乡村的文化。通过产业升级,流沙村的南珠产业不仅能够保留其历史文化的价值,还能适应现代市场的需求,成为乡村振兴的有力支撑!



       古村IP营造与乡村文化复兴



南强文旅联合创始人张炜江以大旗头古村的活化为例, 展示了如何通过古村落的IP打造和多元活动,推动乡村文化复兴和经济发展。大旗头古村通过艺术节、文化节等活动的举办,成功吸引了大量游客,不仅促进了文化传承与创新,提升了古村品牌,还建立了一个活化与商业相结合的生态系统,为乡村注入了新活力。









大旗头古村的实践是一次生动的乡村文化复兴之旅,不仅让古村落的文化得以传承,更通过创新的方式,让这些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生。乡村的振兴不仅仅是经济的发展,更是文化的复兴。通过IP形象的开发,增强辨识度;通过节事活动,展现乡村经济的潜力;高校与社区合作,增强了年轻人的参与感;与商业的融合,推动了可持续发展,形成良性循环;通过社交媒体的力量,扩大了大旗头古村的影响力,提升了知名度······





大旗头古村的改造案例,不仅让古村落的文化得以传承,更让这些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生。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了乡村文化的深厚底蕴与无限活力。乡村,这片承载着无数故事与记忆的土地,正以一种全新的姿态,向世界展示着它的魅力与变迁!











最后,张炜江老师介绍了更多乡村在振兴路上的风采,以及“微笑乡村”计划带来的温暖和希望。这个计划走进了那些藏在山水间,却渴望被世界听见的乡村,搭建起一座桥梁,让更多的乡村找到属于自己的发声平台和展示窗口。其中精心挑选了10个在乡村振兴道路上熠熠生辉的典范村,邀请了村书记或村长,用最真挚的话语,讲述各自村庄的故事,展现那份属于乡村的独特魅力!


通过每位嘉宾分享的分享,以及他们在不同领域为乡村振兴作出的努力,我们得以窥见乡村未来的无限可能,感受到每一股力量如何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独特作用。我们相信,会有更多人加入到乡村建设的行列中,共同绘制出一幅幅生动的乡村新图景。


让我们带着这份启发和感动,继续前行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为打造更多“回得去的故乡”而不懈努力!



更多精彩内容请扫描下方二维码观看


图片直播

照片直播.png

视频直播

视频直播.png

000000
分享中心
  • 新浪微博
  • 微信好友
  • 朋友圈
  • QQ空间
  • 点击关闭分享
    相关文章
    设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