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寺下有亭

新浪地产

该项目作为法源寺东片区北京宣房大德公司二期街区改造的首个项目,意在共同打造和探讨一个对片区具有推广作用,居住与商业相结合的线下样板间。


▼2.5m×2.5m小平房居住模块单元,2.5m-x-2.5m-small-bungalow-residential-module-unit-©向量建筑-960x1297.jpg


项目占地40多平米,建筑面积仅有25平米,原有的建筑由两间北房和西侧外接的平顶房组成。





项目设计上考虑后期北京平房老破小的可借鉴复制模式,我们最大化优化空间功能,用北房一跨间(3m×3m)解决厨房、卫生间、储藏、卧室功能。植入一个2.5m×2.5m的模块装置(后期可以升级成装配产品),满足一居室的功能使用需求。以此释放出剩余空间当作多功能空间,满足不同的客户自定义使用需求。


▼院子在夜色中焕然新生,Siheyuan-during-the-night-©向量建筑-960x1323.jpg


室外的庭院借助邻居旧墙,红色屋檐,绿化种植草槽打造精神小天地。


8庭院的新生,The-rebirth-of-the-courtyard-©向量建筑-eir-960x720.jpg


本案就形成了“前商后居”模式,也能兼顾街区的立面形象和丰富片区业态。





建筑位于法源寺东侧40m,因为地理位置的独特性,形态上设想让文化作为一种“流动”蔓延到街区和周边,外观的设计上解构中国传统亭子元素,设计了角亭这一形象,配色采用传统二朱红色,既能和风貌融合也可以彰显自身的特征。







在这样一个把角空间,给人创造一种有文化记忆锚点的情境体验,开放的折叠窗开放空间也成为了一个很好的交流互动的窗口。





亭子在中国原意中是供大家停歇、交流、放松、舒展心情的地方。店名“寺下有亭”,除了样板间的展示定位,我们亦是一个针对街区、居民的一个文化共享的空间。美学和传统文化相关的活动,亦可以在这里呈现。未来通过每周主理人,每日店长的模式,邀约不同的品牌人和文化团体来免费使用空间,策划活动,最后可以在美学、文化与艺术上跟街区形成良性互动,达到文化的传播和空间的活化,也让街区和当地居民得到更好的回馈。







无论是从形态还是未来经营的角度,初衷是努力回归到探讨城市的更新模式,希望这里可以成为一个创造情景并对片区贡献做出回应的一个点。









000000
分享中心
  • 新浪微博
  • 微信好友
  • 朋友圈
  • QQ空间
  • 点击关闭分享
    相关文章
    设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