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至5月,东莞市中心城区建设五周年展“城市磁场”在莞香印象户外绿地举办,由大星吉子设计工作室承担展览设计工作。
![1.jpg 1.jpg](http://zkuyoucai.dichan.com/ueditor/net/upload/image/20241010/6386415049270097711392523.jpg)
在过去的五年里,东莞中心城区发生着令人耳目一新的变化。这是一场超常规、高标准的城市规划建设行动,背后的逻辑支撑是东莞的“强心”战略,意味着中心城区为东莞赋能,带动城市转型和升级。本次展览作为阶段性的建设成果展示,在设计和策划之初,便确定了其有别于常规城市规划展的定位,目标观众涵盖全年龄段的市民,把城市的谋略,真切地印证到人们能够直接感知的、愈加美妙和丰富的日常空间体验中。
![2.jpg 2.jpg](http://zkuyoucai.dichan.com/ueditor/net/upload/image/20241010/6386415049626542482481800.jpg)
在过去的五年里,东莞中心城区发生着令人耳目一新的变化。这是一场超常规、高标准的城市规划建设行动,背后的逻辑支撑是东莞的“强心”战略,意味着中心城区为东莞赋能,带动城市转型和升级。本次展览作为阶段性的建设成果展示,在设计和策划之初,便确定了其有别于常规城市规划展的定位,目标观众涵盖全年龄段的市民,把城市的谋略,真切地印证到人们能够直接感知的、愈加美妙和丰富的日常空间体验中。
![3.jpg 3.jpg](http://zkuyoucai.dichan.com/ueditor/net/upload/image/20241010/6386415049964040729812882.jpg)
展场选址于东莞市中心城区的莞香印象户外绿地,这场临时置入的展览,将更广大的城市空间作为舞台,与周边的建设现场呼应,直接展现着中心城区规划发展的成果和风貌。而当展览直接介入一片上万平米的草坪,也带来了相应的挑战:空间需要形成相对大的面积和高度,以融入城市的广阔尺度;其次,要能在户外环境中顺应昼夜更替,并适应南方春夏潮湿多雨的气候;同时,还须做到环保经济、便于搭建、拆卸及恢复场地原貌。
![4.jpg 4.jpg](http://zkuyoucai.dichan.com/ueditor/net/upload/image/20241010/6386415050309343671401393.jpg)
在对东莞街巷的走访调研中,我们注意到一种广泛出现在城市中的日常物品——塑料框,本地也称为“胶篮”。多年来,东莞以制造业闻名,胶篮是本地成熟的塑料工业的缩影,它坚固耐用、物美价廉,广泛用于各类物品的储存和运输;它也糅合着市井的烟火气,如同这座城市勤恳务实的底色。
![5.jpg 5.jpg](http://zkuyoucai.dichan.com/ueditor/net/upload/image/20241010/6386415050645286177259892.jpg)
大星吉子在设计实践中一直在不断探索适应本土环境和条件的模块化建构,以实现因地制宜、经济高效的目标,而轻便灵活、防水抗压的胶篮具备作为模块单元进行大面积户外搭建的可能性;其稳定耐久、可循环使用的特性,也能在展后100%回收再利用。这种熟悉的日常材料被创新性地重新诠释,构建出一座陌生、新奇、具有强烈超现实气质的“像素城市”,不仅致敬城市工业基础和日常生活,也呼应着东莞向创新型城市转变的轨迹。
![6.jpg 6.jpg](http://zkuyoucai.dichan.com/ueditor/net/upload/image/20241010/6386415050967163755777942.jpg)
2100个本地制造的胶篮从草地上生长出来、从点到面汇聚,如同城市发展历程中一砖一瓦的累积,亦如搭积木般洋溢着乐趣与想象力。行星轨道般的弧形墙面围绕中心点高低错落环绕,构成这座占地超过1200平米的“磁场”。半围合的开放式设计模糊了空间的边界,墙面从内至外的高低变化,将场域的感受进一步向周围的城市空间延展。
![7.jpg 7.jpg](http://zkuyoucai.dichan.com/ueditor/net/upload/image/20241010/6386415051320288993922055.jpg)
每个胶篮的尺寸为560x380x300mm,鹅黄与鲜绿色映衬春夏万物生长、生机盎然的感受,无论晴雨天都同样充沛亮眼。模块化的建构方式灵活高效,将材料的特性充分发挥;同时也极具包容性,允许现场即兴调整。胶篮模块逐渐形成柱体、展墙、公共活动平台、游乐空间、公共家具……在“磁场”的大框架中演化出微场域和小聚落。
![8.jpg 8.jpg](http://zkuyoucai.dichan.com/ueditor/net/upload/image/20241010/6386415051724002256326664.jpg)
八堵起伏的环形展墙提供了充足的展示立面,容纳不同形式的内容表达。策展的叙事围绕装置空间娓娓铺陈,串联起城市建设和人之间的亲密关系。场内并未设置标准观展路线,而是保留着一份松弛感,邀请观众在漫游中阅读这座城市蜕变的故事。
![9.jpg 9.jpg](http://zkuyoucai.dichan.com/ueditor/net/upload/image/20241010/6386415052127117162556863.jpg)
展墙的立面设置了大小和形态各异的门洞和窗口,营造更加通透和多变的层次关系。其中四个窗口结合可攀爬游玩的钢制滑梯,让展场成为趣味盎然的游乐场,激发孩子们身体力行探索空间的好奇心。
![10.jpg 10.jpg](http://zkuyoucai.dichan.com/ueditor/net/upload/image/20241010/6386415052745869779348093.jpg)
磁场空间外围的公共聚落和弧线型展开的“城市家具”,以不推倒任何一颗小树的原则搭建,和谐有机地融入原有环境。加厚版胶篮围绕一颗枝叶繁茂的秋枫树堆叠,形成一片公共平台,是树荫下轻松愉悦的临时休憩地,也是展期里多场小型文化活动的发生地。
![11.jpg 11.jpg](http://zkuyoucai.dichan.com/ueditor/net/upload/image/20241010/6386415053220862104665911.jpg)
地面错落分布的部分胶篮并未完全固定,让展览带有一种“未完成”的动态气质,“每个人都可以参与改变一点。”从规划者的创造,到工人们的搭建,再到市民们的互动和反馈——这是一场鼓励全民参与的展览,将城市规划这种往往是自上而下的专业工作,分享成为人人都能够积极参与和探索、共创一个公共场所的事件。
![12.jpg 12.jpg](http://zkuyoucai.dichan.com/ueditor/net/upload/image/20241010/6386415053658376338169165.jpg)
展览开幕后的一周,遇上了罕见的强对流天气,连日暴雨使草地泥泞,形成一汪汪水潭。尽管给观展带来不便,雨后的展场却意外地成为充满野趣的乐园。市民穿着凉鞋或雨鞋在“磁场”中漫步,孩子们在装置间嬉戏玩耍,“神不知鬼不觉踩进一个好玩的泥潭”……这座临时场所迸发出的适应力,与市民的热情和活力相连,从中我们也得以窥见一座城市的韧性与积极的能量。
![13.jpg 13.jpg](http://zkuyoucai.dichan.com/ueditor/net/upload/image/20241010/6386415054078677951386805.jpg)
展览闭幕周的“菜篮子再生计划”活动吸引了大量的关注和参与。市民们畅聊对中心城区变化的感受和见地,领取篮子。当这座临时的磁场空间瓦解,一个个磁场粒子也回归到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以个性化的方式延续着引力。而装置空间中心的“东莞”像素墙,将被收藏至东莞市规划展览馆,见证未来更美好的变化。
![14.jpg 14.jpg](http://zkuyoucai.dichan.com/ueditor/net/upload/image/20241010/6386415054558358169718715.jpg)
城市建设不仅在于空间谋略,更落实在实干之中,让市民在其中安居乐业,从而让城市吸引更多的人。一场展览,也是一次动员,从一个不同寻常的场所生发出的吸引力,激发市民参与和创造,也成为城市前行的故事里生动的共同记忆。
![15.jpg 15.jpg](http://zkuyoucai.dichan.com/ueditor/net/upload/image/20241010/6386415055108363686665663.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