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间十余分钟内,仅百米间距的教室与运动场,也会显得遥不可及。走出门,跑下楼,冗长的交通线不断压缩着课余时光。是否能造所学校,它可以回避这一使用痛点,拉近各个活动场所间的距离,在无界限的校园空间内,为孩童赋予更多游玩的可能性,尽情发挥他们的想象与创造力。
上塘单元小学位于杭州市拱墅区,设计为36班小学,在这所学校中,教学楼与运动场通达无阻,实现无界的校园生活。项目场地与城市界面紧密相邻,在如此紧张的用地环境中,设计尝试集约、高效地利用土地与竖向空间,将多类公共空间层叠布置,为拉近教学空间与活动场所提供契机。几段联系运动场地的室外阶梯,为校园空间增添了一种立体而富有层次感的组织结构,与孩童成长相伴,互融互生。
在高密度的城市环境中,为实现校园内的无界对话,首要面临的挑战便是校园各类功能的集约化。考虑到周边环境要素配置,主教学区布置于场地最安静的西侧,食堂、体育馆与多功能报告厅等公共空间设于地下与架空层,为教学区提供充裕的活动空间。
借由丰富的底层空间,结合操场看台、下沉广场,形成架空平台,构成无界校园竖向空间中的活动层。同时,活动层串联各个建筑单体,连接教学区与运动场地,交织出校园的立体交通网络,成为公共活动的中枢纽带。活动层之上,由南向北依次布局行政区和教学区,形成分区明确、流线清晰的线性结构。不同功能层次相互叠合,在功能与形式间取得巧妙的平衡,拉近了教室与运动场、活动平台的距离,使平面空间上的无界交流成为可能。
校园以层叠空间的模式,有效提升不同功能的使用效率。在此模式中,孩子们的课间活动范围不再局限于教室与走廊,活动平台和运动场地同样成为自由对话的场所。在满足功能的需求下,无界校园更富有趣味、活力与自由性,为释放孩子的天性,注入无限可能。
无界校园同时创造出多样化的空间类型,延续设计理念,几道室外阶梯将各层教室与运动场巧妙地联系在一起。阶梯以惹人注意的形式介入校园,不限于交通功能,也为孩童的活动范围赋予不同的互动场景,突破传统校园的界限。
在校园内部,阶梯与空间布局相协调,形成围合、半围合的空间秩序。各单体建筑之间,也因阶梯的穿插串联更为紧密。阶梯、庭院与建筑,景观与空间相互交融,使校园的空间尺度亲切、氛围和谐。教室与运动场因阶梯实现行为上的联系性,也因阶梯产生形式的多样变化,搭建出活力的舞台,为校园植入活泼的多样元素。几道阶梯同样使校园空间更具有系统性和整体感,活动场所得到有效放大。
成长之阶为无界校园赋予特有的过渡区域,课余时分,在教室、活动平台和运动场,孩子们可以在整个校园自由地活动。这些场景会成为校园生活的新日常,以亲切而又丰富的环境营造学生乐见的空间。在上塘小学,每个人都期待更多积极地改变,更多独特地对话。
高密度的城市环境,教育建筑的功能复合,在各类条件的限制下,杭州市上塘单元小学不断突破固有的边界。以校园生活的无界交流为实现目标,设计为校园空间呈现一种不同以往的热情与温度,同时延伸校园空间的内涵。奔跑的孩童,渗透于各个角落的生机,让校园真正转变为成长路上的阶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