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从未来到未来」展览空间设计与艺术装置

新浪地产

由Lenovo联想集团与UCCA Lab打造的「从未来到未来——数字文明艺术展」,通过“未来序曲”、“奔腾时代”、“数字新生”、“瞬息万物”、“遇见未来”5个篇章,为人们呈现了一场科技探索之旅。1190㎡的大型展览空间,由KiKi建筑设计事务所创始人及主持建筑师关佳彦打造,设计师用时间轴的叙事形式,将人类、电子通信设备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内化为空间逻辑,并以大事记为线索,表述了“数字信息”在速度、尺度、框架、边界等维度上的发展与变革。


1.jpg



11.jpg



111.jpg


展览空间结合抽象的建筑元素,运用廊道、独立空间、半开放体块的穿插,阐述数字文明的发展历程。其中,起到衔接作用的廊道,是整个空间的核心构架,它以年代为界线,模拟“时空隧道”,串联5个章节。伴随着每个章节的开启,观众在廊道中阅读信息的方式也被持续更新。展览的大事记图文,从传统的展台跃于墙面,继而转印于亚克力盒子、悬挂于金属网,最后停驻在飘渺的网纱上。人们的视角也从最初的俯视,转变为平视,再到多维度的环视、仰视。借助材料质感的虚实变化,KiKi建筑设计事务所巧妙的表达了:信息的框架边缘慢慢消失,承载信息的媒介逐渐轻盈。


2.jpg



22.jpg


与此同时,多种形式的独立空间,充实了展览的各个章节。它们分别呈现了与时代背景相呼应的艺术作品、Lenovo联想品牌的各代产品。值得一提的是,各代产品的展陈形式,均由产品特质提炼、衍生而来。例如“M”字母投影区,对应了人们熟悉的摩托罗拉手机;红色立柱区代表着ThinkPad的经典红点标;彩色镜面陈列区提取了YOGA双屏翻转本的年轻、新颖之态;而以键盘为概念的深色陈列墙,则是对游戏笔记本“拯救者”系列的致敬。


3.jpg



33.jpg


随着展览动线的回旋,立面上的若干“窗”,形成了新的视觉交错点,如同一幅幅动态画框,捕捉时间轴上不同章节的场景与人物。身处其中,观众可以透过这些窗回望过去,洞悉未来,体会人类在数字文明中的耕耘和收获。而“窗”本身,也被作为设计要素,集中阵列于展览第5章节中的“码头”。在KiKi建筑设计事务所看来,电子通信设备的屏幕,恰如建筑上的“窗”,尺寸与孔径的大小,直观反应了人类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技术与眼界,也预示着边界与关系的无限革新。


4.jpg



44.jpg


展览的尾声以深邃的镜面步道、透明的碎片,烘托沉静氛围。无数的“窗”,最终汇于码头一侧,它们由小至大依次排开,描摹了天津城市的历史、河流与建筑景观,同时告诉观众:在过去和未来的时光中,在不确定和难以言说的变革间,穿梭于时间长廊的人们,无论是停驻与漫游,终将能体会到“数字文明”、“自然”、“生活模式”演变下的自由与生机,在三者的平衡共生中,得以抵达突破想象边缘的未来。


5.jpg

000000
分享中心
  • 新浪微博
  • 微信好友
  • 朋友圈
  • QQ空间
  • 点击关闭分享
    相关文章
    设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