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项目位于北京房山区良乡大学城附近,是房山区首个零碳试点项目。
这座地上三层地下一层的老年活动站被布置在整个地块的最南端,南向正对一个为市民开放的绿地公园,东西北三面均为高层住宅。由于场地条件限制,建筑的东西北三面仅有少量开窗,而南面为了尽可能多的安装太阳光伏板(利用光伏储能)也仅在必需的位置开了适量的窗户,为了弥补内部(尤其是北向房间)的自然采光不足,转而在屋顶上设计了三个天窗。这种以节约能源为出发点的设计原则带来的结果是不寻常甚至略显“奇特“的内部负空间,这无疑对室内设计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老年活动站主要包含两部分功能:养老居所及老年活动空间。在平面布局上我们将长条形的建筑拆分为东西两部分,西区功能较为紧凑,包含了管理用房、厨房餐厅以及日间照料用房,东区则设计为三层贯通的高敞空间,除了作为老人活动使用也兼做零碳科普展厅。
在设计之初我们被要求尽可能多的在室内设计中体现“零碳”的理念,因而我们要做的并不只是对内部空间进行“装饰”,更是要从绿色建筑的维度找到室内空间设计的应对之策。
独特的剖面形式以及三个屋顶采光天窗最终成为设计的突破口,在灯光顾问的协助下,利用模拟软件对自然照度进行模拟分析,我们在空间的内部嵌套了另一层的空间,通过对这个新引入空间的开闭控制间接实现了对内部使用功能自然照度的掌控。
这个被倾斜置入的长方体盒子,将空间分为了内与外,盒子内作为多功能大厅,借由顶部的开口将自然光引入并均匀的照亮整个盒子内部。如果将盒子内比作“光空间”,那么盒子外围环绕的那些对照度需求较低的展陈则好比是“暗空间”。在两者之间插入的钢楼梯则是介于“光亮”与“黑暗”之间“灰空间”,人们顺着楼梯的指引从一层盘旋至三层,穿插往返与“光空间”与“暗空间”,期间感受到不同的展览体验。为了强化楼梯的体量感栏板被设计为钢板,螺旋上升的楼梯与原本倾斜的盒子带来的失重感得以获得某种平衡与稳定。
盒子在三个楼层分别有不同形状的“裂口”,这些“裂口”既是提供视线上的交流,同时也帮助空气循环流动,借助顶部的通风窗实现拔风的烟囱效应,从而在夏季降低空调的使用,进而实现降低能耗的目的。同样的手法也用在西侧养老居所,二层与三层之间通过一条窄通道实现光与空气的交流。
除了在空间造型上侧面辅助达成降低能耗的目标,在装饰材料运用上我们也尽可能的体现了环保的理念。可回收材料的使用、避免过度装饰是室内装饰选材的依据。
这个项目全周期我们采用正向BIM设计,通过建筑信息模型,整合建筑、结构、管综等多专业信息。以此为依据,开展后续室内空间设计,并以此指导后期施工,为项目的落地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