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大同古城東南邑 · 念夏艺术中心

新浪地产

念夏艺术中心基于大同古城东南邑艺术底蕴之下建造,延续東南邑“保护、利用、活化”的城市有机更新理念,是一座传统与现代审美相融的当代艺术场馆。它位于古城东南隅最北侧,一个半开放街角界面,与大同古城内标志性建筑之一的太平楼隔街相望。建筑将交融并蓄的游览路线、礼乐相成的哲思融于整体格局的规划设计之中,将古城的自然之境与现代交互式生活体验有机结合。


1.jpg


建筑以传统合院文化为蓝本,古建新制,充分利用现代建造技术,既保留传统古建韵律,又拥有现代艺术空间的舒适度,用当代的建筑语境去处理屋顶、墙身、基座材质等古建元素于现代建筑空间在时间与空间层面与城市文化及场地周边道路、太平楼、圣母圣心堂等环境空间的共生关系,融合大同地域文化及现代时尚文化,使文化不只是一种回忆或回看,更是在未来遇见时的回味和回响,甚至是在空间交互中的回应,积极打造出的文化艺术展示新空间。


2.jpg


景观空间包含入口广场、建筑背后巷道、建筑屋顶三个区域。建筑打开街角开敞空间,将景观延申至院落内部,与太平楼和天主教堂形成轴线与视线的交互。结合保护区现状建筑,围合出多个庭院,提供更多角度景观视角,形成演绎后院落。


3.jpg


当一座现代艺术建筑面对传统阁楼建筑,两者之间的对话关系,便是设计师在该项目中想要表现的重点。入口是一个向内包裹向外打开呈弧线型的不规则城市街角。在平面构成上,设计师放弃了古城传统空间中所常用的方正格局,而是将弧线从边界向内延伸,以流畅的线条勾勒出一个更具包容和活力的入口广场。在空间形态上,以大同的自然山川为灵感,提取山峦线条,模拟大地山川的起伏变化。以向上延伸、流畅多维的起翘地形构造,表达出拔地而起,冲破束缚的当代艺术先锋理念。


4.jpg


构筑物上扬勾勒出的角度与街对面太平楼建筑顶部所仰起的弧度一致,也是对于传统建筑的致敬与呼应。起翘构筑物的弧度、体量、高度需结合整个艺术中心整体体量精细考量,保证与周边环境相融合,设计师需要反复研磨计算。


5.jpg


这是一个从平面到立面都渐变扭转的多曲面三维结构,构筑物的厚度、角度都随着形态的变化而变化。立面的每一级梯步都不等高,弧线的高度也在不停渐变,结构极为复杂。设计的需要从横向、纵向、竖向三个维度确认每个点位,定点定标高,现场再根据设计图进行放线,明确每个点精准的位置。


6.jpg


铺装材料选用的是具有自然纹理,线条流畅的浅黄色大理石,这样的材质色调在古城灰色调的空间中容易跳脱出。如此,一个线条流畅的立体景观艺术构筑才得以落地。林下漫步,台阶休憩,叠瀑互动,剧场参与,起伏的地形丰富空间的同时也生成了更具活力的舞台空间。设计在满足美学的基础之上,也赋予了它更多的功能。


7.jpg


后巷庭院原本是建筑与建筑之间的逼仄巷道,它的一侧是历史文化街区建筑的背立面,另一侧是艺术馆室内向外看的建筑落地窗,本身是一个难以利用的消极空间。历史文化街区面的建筑墙立面还残存一米多高的红砖裸露在外,对艺术馆的落地窗视野产生更加不利影响。


8.jpg


景观设计师利用了错落的靠墙台阶来消解掉背景红砖影响,同时也增加了一处户外休闲区。台阶局部色彩形态以大同火山口画卷为灵感,利用金属锈板去表达热烈滚烫的火山口,用叠级的方式去创作更具展示性的空间。


9.jpg


一楼建筑屋顶同样也是一个原本不被利用的消极空间。当人的视线从二楼平台望出去,非常近距离逼近一楼建筑屋顶,视线受阻碍且感到压抑。


10.jpg


但站在这个屋顶,却可以获得欣赏大同古城建筑顶面空间的开阔视野。所以在这个区域,设计的思路是将原本封闭常规的屋顶结合露台,改造为一处可以让人参与进来的观景社交平台,利用斜面屋顶,布置台阶看台。


11.jpg


看台上点缀的幻彩玻璃装置,会根据天空的颜色,光线的变化变化出不一样的色彩,将大同的粉色晚霞映照其中,也是灰色建筑群中一抹明亮温暖的色彩。现代与传统碰撞,时尚与艺术结合,一个开放的,共享的,自由生长的,具有先锋性的当代艺术景观空间由此生成。


12.jpg

000000
分享中心
  • 新浪微博
  • 微信好友
  • 朋友圈
  • QQ空间
  • 点击关闭分享
    相关文章
    设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