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项目位于湖州市区一处老旧住宅区内,三口之家,一对年轻夫妇,3岁男孩,一只美短猫和一只80斤左右的金毛。屋主夫妇,性格温和,开朗善谈,喜欢安宁沉静、自由舒适的空间状态。他们从之前居住的200平方米的高层住宅搬至59平米的一楼带院的房子,希望在这里可以亲近自然,远离喧嚣,享受慢节奏的生活。
场地记忆
小区环境幽静,周围配套设施成熟齐全,很有烟火气。房子位于一层,东边户,南侧每家都带有院子。不过几乎每家都将原本的庭院加盖了屋顶,纳入室内来使用。房屋院子外侧是一个开放的社区小公园,天气好的时候,时常会看到大人、小孩、老人来这里交谈、玩耍、锻炼身体。
房屋的原始格局为传统的两室半户型,原入户单元门位于西侧,连通客餐厅区域,不过几乎不使用。进行现场勘察时,我们从东南侧的院子入口进入,上任屋主将这里通过墙体分隔分别作为临时客餐厅、卫生间、杂物间使用,这也直接导致中间的客厅、东侧的卧室为暗室,无直接采光。从客厅径直走到中部的餐厅区域,尺度非常狭小,餐桌椅靠近厨卫一侧摆放,四周都是门洞,空间破碎,几乎没有收纳功能;儿童房位于最东侧,房间高而窄,居住在里面,一个转身的距离,如同井一般。
设计初始,我们与业主就基本信息、功能需求及生活理念进行了详细的采集、沟通。一是需要解决所有成员的居住问题,狗狗在室外的生活空间,室内的两个卧室空间,以及猫猫的起居空间(吃饭、睡觉、日常活动、如厕等);二是因为男屋主从事音乐类工作,希望可以在家中有一个小型的编曲工作台,用于日常创作。客餐厅空间需要承载一家人的就餐、休闲以外,书架、收纳,亲子互动、电钢演奏区等。厨卫空间,干湿分离,威士忌酒柜,除此之外,还希望拥有一个家政间,用于摆放洗烘一体机、扫地机器人、脏衣物的收纳等。
在极小住宅中,如何实现空间的最大化利用?如何协调开放空间与私密空间的关系?如何在功能之下营造居住的乐趣?是我们需要去思考的问题。
庭院与狗舍
设计沟通时,我们便与业主达成一致,拆除原始加盖院子的屋顶,向外界打开。我们希望在这个狭小的场地内,改建出一个小型建筑内的微观世界,人与自然元素对话的空间,居住者可以感受到阳光、空气和风霜雨雪。
业主选择一楼带院的房子其中有很大部分原因,希望能够为狗狗提供一个自由、舒适的家,显然在庭院内单独搭建一个狗屋,很不合宜,既占据空间,又影响美观,我们思考是否能创建一个连续的空间,于是利用恢复的阳台空间,沿着梁下砌筑墙体,并现浇出一个平台,分割出上下两个空间,两种高度,上方作为室内空间使用,下方则作为对外的狗舍,狗狗的物品储存也绰绰有余,同时,在室内的人与庭院里的狗狗也能产生互动。
我们利用室内与庭院之间的高低差,设计了下沉式玄关,庭院地面的青砖通铺到室内的玄关处,创造一种内外的联结,亦是将生活空间朝外部延伸。男屋主喜欢下雨天,我们给庭院增加了一段可以既可以透光又可以遮雨的檐廊,雨天回家不至于会淋雨,檐廊外的地面做了下沉,雨水会汇集到这里然后通过地面管道排走。天气晴好的时候,阳光经过檐廊,穿入室内,光线变得柔和且静谧。有了檐廊过度空间,室内和庭院的关系变得柔和,不论是雨天还是晴天,都可以坐在屋檐下享受到自然所带来的放松和愉悦。
分散与整体
年代久的房子,特别是以前分配的职工房,随着生活的继续、家庭人口的增加,收纳不能满足需求,于是很多人都会选择借用部分墙体空间做嵌入收纳,比如在入户玄关处,客厅电视区,卧室等等。我们在这个老房子里也发现有很多,在勘测时记录了位置及尺寸,发现在原主卧的开门的一侧,有一个尺度与门接近,嵌入墙体内的壁橱,这个条件为我们打开空间提供了新的思路。
按照常规的布局,前后割裂、左右分离、功能部分各自独立分散,不能连通,无法实现我们所需的功能。且面积有限,墙体又大多是承重墙,也不能拆除,操作余地很小,我们设想是否有彼此交叠但又不互相破坏的情形,于是我们利用原始嵌入的壁橱,打开了出口,并对其做了钢结构的二次加固,占用卧室小部分区域,在各功能区之间创造了一个过渡缓冲空间,将不同功能串联,整栋住宅产生了纵深感,开阔性与整体性也得以保障,比平铺直叙的过道更丰富多彩。
建筑与家具
我们分析了场地情况,将原客厅与原卧室空间功能做了调换,两个空间尺度相近,原卧室空间距离入口更近,作为客厅使用更为合理方便;卧室相对客厅来说需要更多的私密性,因此将它放在了离院子入口最远的距离,回家后可以直接从玄关进入到客厅。客厅区域,我们结合原始窗洞设计了一组多功能收纳柜,解决日常书籍展陈、生活用品收纳以及电钢摆放的集合,使得户外的景致与室内的光线自然的融合,提供居住者享受空间表情变化的乐趣。打开侧面新的通道以后,原始卧室的门洞没有进行封闭,而是利用一组水平长条型的卡座,让其成为整个空间串联、互动的窗口,创造出更多的留白空间。
原始餐厅区域狭小,且难以利用,打开一个新的门洞后,压缩部分卧室空间,获得了从客厅进入多功能区以及厨房的自由。原卫生间没有进行干湿分离,我们内退了部分墙体,将干区从内部择出来,与外部空间结合。由于业主平日在家烹饪较少,选择了开放式厨房,我们通过置入一组Z字型大家具,集合干区、猫咪如厕空间(自动猫砂盆)、开放式厨房、家政间功能、酒柜于一体,通过柜体分割空间,隔而不断。因为空间面积小,家具的高度没有到顶,只预留了足够通人高度,让空间拥有纵向上的丰富度和层次感。大家具在体量上远不如建筑体量,但在功能和形式上就好比微缩的建筑,各个功能需合理有序的排列组合,同时还兼顾到和周围空间以及人的行为关系的发生和变化。Z字型大家具上方的留白区域,顺理成章地成为了猫咪的生活空间,原先在卫生间内部的落水管,墙体内退后,显露了出来,我们选择用麻绳包裹,于是成为了猫爬架。
北侧最小的房间作为儿童房,长度是2.1米,宽度是1.8米,4个平方都不到,层高确有2.7米,我们通过地面抬高,来消除这种狭小且高耸的消极感,所有功能通过家具的一体化设计让它充分利用而又整体简洁,睡眠、衣物收纳以及成大后需要独立学习的空间,一一实现。
主卧让出一个过道的面积给公共空间的同时,还在内部通过不同高度的设置界定出了3个功能空间,各功能虽在同一空间内,却互不打扰。首先,进入的是编曲工作台与次净衣的组合功能区,转身上三步台阶来到另一个高度的卧室睡眠区,穿过睡眠区再上一个台阶是休闲阳台,这里也是室内高度最高的地方,站在或瘫坐在这里,可以和外面的家人和狗狗互动,视线透过院子的围墙,在围墙与出挑的屋檐之间形成一道长而高的水平观景视线,既摒弃了繁杂无趣的小区日常生活,又能在这条缝隙中获得和自然亲密对话的契机。
我们一直把自然、城市、社区、街道、建筑再到室内部分作为设计的一个完整的视角,比设计空间更重要的,是连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家其实更像是一种微缩的社区,我们希望通过此次改造来创造一个既开放又封闭、既安静又活泼,而且能充分融入自然、社区和家人情感联结的住宅,让彼此都能找寻到生活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