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武汉天地“DIVE IN SUMMER潮涌派对”

新浪地产

UAO瑞拓设计受瑞安新天地武汉天地委托,在新天地商业街内设计并搭建一个城市级艺术装置。新天地商业街位于原租界永清片区,属于汉口历史风貌区的一部分;保留的红砖红瓦的租界老建筑,其街巷和建筑尺度宜人。在鸟瞰尺度上,掩映在绿树和街道中的红瓦屋面,形成了有汉口沿江地域特色的城市肌理。


1.jpg


场地离长江和汉口江滩不远,从江面到新天地商业街,再到搭建场地,最后到壹方南馆商业综合体,其地形和建筑天际线以及建筑密度,是一个由低到高的过程。搭建场地恰好处于由低到高的一个巨变节点上,它链接有历史老建筑的新天地商业街和全新建筑的武汉天地商务集群及壹方南馆——是新与旧的链接节点,是过去和现在的链接节点。


2.jpg


这个场地周边围合了几十年的香樟和法国梧桐,使得场地的“聚气”的气质特别明显,所以构思了一个上部弧形屋面、下部方形基座的,类似“宫殿”的造型,也即“家”的原型。上小下大的造型对周边大树围合的天空开口做了最小的侵占,让自然光仍能倾泻下来;而半透明的屋顶材质,让建筑很轻地立在场地上,这种微妙的介入,既是对场地的尊重,又是对场地特征的彰显。


3.jpg



33.jpg



333.jpg


建筑的形态营造了一个“篷下”空间,体现“一家人”的氛围;也是希望通过这个空间达到“时尚引力场”的效果。在材料使用上,用了脚手架、桁架、阳光板、网格布等半透明、轻质的材料,来体现未来的建筑不一定是“厚重”的,而是“轻”的,“透明”、“柔软”的理念,“轻、薄、透”代表着未来建筑设计的一个发展方向,也是这次项目气质上的兴奋点所在。


4.jpg


主体结构采用的脚手架、以及搭建商铺的预制桁架均为租用,它们和阳光板都是可重复利用的材质,和瑞安新天地所倡导的可持续理念不谋而合。装置搭建所需要的电缆和LED灯带也可以部分回收,环保可持续。使得40天的呈现对场地和生态环境的干扰降到最低。


5.jpg


新型外装饰材料的使用,是这次项目的研究和实验的重点:


一是材质的颜色选择和比较;

二是各种材料透明度的研究。


6.jpg


首先,建筑的颜色选定为橙色,包括橙色的阳光板、橙色的半透明网格布等等,这个火热的橙色,是我们刻意与武汉夏天火热的一次宣战——打不过就加入。它也代表了武汉人热情、甚至脾气“火爆”的一面。而在中间橙色的泳池,却又是体现武汉夏天爱水的一面,与水共生(戏水游泳),与水斗争(比如抗洪),也是武汉夏天的日常。


7.jpg


在设计过程中,我们最先确定的是橙色的阳光板,得益于2022年设计《武汉流浪动物基地收养处》的经验,又在《UAO“野生“的设计展》上得到验证。然后根据这个橙色阳光板,去定网格布的材质,在比较了橙色防裂网和户外广告网格布的各种优劣点后,最后现场快要实施阶段,才决定用B1阻燃级别的橙色户外网格布(在其他指标,防裂网都优于网格布,尤其是显色性上,但我们发现,总有一部分人在接触后皮肤会过敏,最终因为这一条,坚决放弃了防裂网)。


8.jpg


在选定了网格布后,接着需确定其颜色的色号,在按RGB打印了多个色号的样板后,通过3000K色温灯(因我们最后确定的是3000K的LED灯带照明),最后决定用250、135、0的橙色,单面打印网格布。事实证明,在晴天和夜晚,其屋面橙色和阳光板很一致,只有在阴天或阴影下,屋面颜色有点偏粉。


9.jpg


而不同材质之间的不同透明度,是让整体的橙色,显示出丰富性的一个策略。在阳光下,屋顶网格布适当的透明度,给予地面浅浅的影子;每片网格布之间的空隙,形成地面一道道光影,从而给予了这个构筑物以建筑感。网格布柔软的性质,自然下垂感又赋予了一般建筑不一样的张力。


10.jpg


弧形的橙色屋顶,结合L型四方的平面,其母体很好的呼应了租界老建筑的屋顶形态和颜色。在平面布局上,四周是桁架搭建的商铺,结合桁架的200、400、1000、2000的模数,搭建成2米X4.4米X3米的单元网格。结合壹方南馆到新天地商业街的重要交通节点,依托人流方向的对角线来规划商业内街的出入方向。


11.jpg


中间用脚手架刷成橙色,搭建10米X10米X9米的立方体(9米的高度,也是因为脚手架一般是6米和3米的尺度限制)。为了确保临时建筑的安全,在脚手架的搭建上,增加四面内外X撑,并在内外脚手架之间增加斜拉杆;用防汛沙袋增加底部配重防风;而外部桁架连成一个整体框架,同时增加了八个水箱配重。


12.jpg


脚手架中间布置泳池:泳池的正中,上方对着天空的开口,如同武汉里分建筑中的天井,也是将自然与建筑结合的一个“题眼”。泳池屋顶上,坐立着一个气膜人——“跳水的人”。商业建筑需要这样的气氛,作为建筑师的我们并不抗拒,甚至欢迎。它为街区提供了一个视觉焦点,让建筑的传播性更强。


13.jpg


在装置的中间,设置了12张竹床。竹床虽然只是空间内的一个设计,但是它却是30年前老武汉人、湖北人夏夜消暑纳凉的利器:夏日傍晚,在街头巷尾,水一洒、抬出竹床、大家在室外围坐一起,看电视、聊家常、吃宵夜、做作业,一晚安睡到第二天露水上身……生活平淡而真实。


竹床的元素,是希望让来这里的游客,进入篷下空间后,如同穿越到30年前,拾起旧日回忆:透明的篷下、热烈的颜色、纳凉的竹床、朋友间的相聚。平实而丰满的武汉夏夜,DIVE IN SUMMER!

000000
分享中心
  • 新浪微博
  • 微信好友
  • 朋友圈
  • QQ空间
  • 点击关闭分享
    相关文章
    设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