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天艺术中心·玄馆(一期)

新浪地产

山中天艺术中心玄馆原为751园区内的工业厂房及其附属办公建筑,建成后成为山中天艺术中心的主力展馆。一期作为主展厅率先落成,主体内部东西两侧是混凝土柱,撑起40mm厚的混凝土折板屋顶,下面为近500m2的无柱空间。


30.jpg


设计思路很简单:将原有无柱大空间做成主展厅,夹层下方为小展厅,上方为公共教育及办公室。主入口保持原位,以北为艺术品商店。四个功能分区都要独立封闭,以保证主入口到内院的路径畅通。







利用空隙和零余部分置入一个混凝土的“巨石”,像空心的多孔结构,容纳门厅、照壁、楼梯间、洞口、前台、储物柜,连接并分隔四个象限,使各自独立又连通。并利用保留墙体形成纵横交错的洞口和两个不同标高的“通廊展厅”和“夹缝展厅”,其下容纳空调设备和库房,实现功能与形式的统一,并形成东西向和南北向的空间层次与观览节奏。





























“狭缝画廊”作为空间制高点,通过原结构间脱开的600mm狭缝和一组三角形侧高窗采光,向西俯瞰大展厅,并在北端形成另一个多孔空间,成为序列的收束。邀请艺术家张小川设计发光艺术装置“腔体与演生”,从入口斜墙的孔洞中连通前台和楼梯间两个区域,强化了虚实结合的形态特征。



















整座建筑的形体和表面处理追求“含蓄的丰富性”,以期达到“朴实无华,生动多姿”的效果。以中国传统园林以实造虚以及虚实转换方法为参照,用虚空切挖实体,以实体创造虚空,用标高变化整合空间功能,合理调配疏密关系,并统一在可观看的界面中。





通过朴素的造型与多元材料选择,使新旧契合、制造空间与感官的层次,形成反复嵌合、多孔多窍的空间。利用角落、缝隙和零余空间“造园”,通过梳理复杂功能来创造复杂空间,在最小尺度内完成高密度建造,尽量保留原有大空间,这样一来,小而密的新建部分在大而疏的保留部分中穿行,以疏密对比表达对城市日常历史的尊重,这些历史曾经也是日复一日的现实,写进新旧更替的时空褶皱中。

000000
分享中心
  • 新浪微博
  • 微信好友
  • 朋友圈
  • QQ空间
  • 点击关闭分享
    相关文章
    设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