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亭巷62号集合店

新浪地产

2022年初,工作室受邀为三家生活方式品牌共同设计位于南京的集合店铺。两层600平方米左右的面积,经过商定,一层为户外生活方式品牌ABC CAMPING COUNTRY,二层则为失物招领×三十六鸥生活提案店。


001-62-Beiting-Lane-Store-China-by-MOU-architecture-studio-960x662.jpg


场地选址于南京碑亭巷62号美术大厦,这里是长江路和碑亭巷的交汇处。“一条长江路,半部南京史”,不论是六朝还是民国时期,这两条路都见证了南京历史上的兴衰繁荣。悠久的历史必然会在不同时期塑造出城市的不同肌理,我们希望通过此次改造设计,能够捕捉城市的脉络与肌理,让这里不但成为包容各种商品的店铺,也能帮助街道和建筑再次焕发活力,成为居民和来往的顾客聚集、交流的场所。


004-62-Beiting-Lane-Store-China-by-MOU-architecture-studio-960x640.jpg


碑亭巷是一条南北走向不足千米,面宽狭窄的街道,中间设有机动车单行通道和自行车道,道路两侧是人行步道,历史的沉积加上窄街区的舒适尺度让这里如今成为烟火气十足巷子。美术大厦这栋建筑物坐东朝西,主入口大面积的窗户面向街道。对面是第一个国家美术馆,由中国第一代建筑师杨廷宝先生设计建造,透过低矮的围墙我们能看到美术馆的建筑和院子。西侧并没有近距离的高大建筑物作为遮挡,因此夏天西晒的问题不得不需要正面的去面对,我们还注意到街道两侧的大部分建筑物紧邻着人行步道,一些店铺一旦排起长队势必会挤占人行道,这种情况不但影响了道路的交通而且雨天没有遮蔽则更为狼狈。关于店铺与街道关系的思考也由此展开。







展陈布置主要利用了墙面空间,避免造成中间区域视觉上的障碍,我们不对所有的功能设限,将中间核心区域的灵活使用机制交给店铺的经营者。内部空间和外部檐廊之间通过玻璃折叠门系统的启阖,与外部街道融为一体,欢迎任何人的进入,向城市和街道释放出一种善意与友好。







一个城市的街巷里让人印象深刻的可能就是每天都热气腾腾的包子店,师傅们娴熟忙碌的身影总是会给人带来活力。一杯咖啡需要经过多种工序制作完成最后送到顾客手中。我们也想将这些动作面向街道,让道路上来往的行人也能注意到这个完整过程。因此决定在两柱之间置入贯穿于内外的“亭”,作为同时对内和街道的窗口,满足日常的咖啡操作与售卖。咖啡“亭”内外的地坪高度的设置是一致的,我们希望店员和顾客之间的视线建立在同一个高度上。


015-62-Beiting-Lane-Store-China-by-MOU-architecture-studio-960x640.jpg


一层地坪使用混凝土砖块铺贴覆盖在原始水泥地面上,一直延伸至室外与人行道相接,来往的行人和顾客可以坐在用砖块垒起来的路牙子上攀谈。凸起的部分则成为展台和长凳。外立面改造采取了低干预、和而不同的策略。大部分店铺都想要追求高大的门头,这次我们却主动将立面和门头高度同时降低至离地2.6米,被压低后形成的特殊视线关系,成为檐廊下喝咖啡,休闲的人们的庇护所,和对面的国立美术陈列馆保持着相对平等的对话视线。







二层的空间客户希望能满足家具、服饰、家居选品的展陈与售卖;日常办公;洽谈;仓储等功能,以及能够应对活动布展的灵活性。一层空间具备高度的透明性,欢迎人们走进来,那么到了二层我们非常希望人们能深入的走进去,并带着继续探索的心情。场地是由梁柱撑起的制式空间,我们需要做的第一步就是打破这种初始状态下的均质,创造出让人具有探索性,慢慢逛的店铺印象。


024-62-Beiting-Lane-Store-China-by-MOU-architecture-studio-960x640.jpg


曲庭内侧的墙体用于服装的展陈,宛如一个巨大的半开放衣帽间。曲庭外围临近街道一侧,我们选择将这里作为一个灵活性的功能区,平时可以作为LDK生活场景展陈,也可以应对各种活动和展览的举办。







000000
分享中心
  • 新浪微博
  • 微信好友
  • 朋友圈
  • QQ空间
  • 点击关闭分享
    相关文章
    设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