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好满足住房消费需求 多省市“新春第一会”上心楼市
2月1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提振消费是扩大内需、做大做强国内大循环的重中之重。要切实转变观念,把提振消费摆到更加突出位置。要聚焦牵动性强、增长空间大的消费领域,深挖消费潜力。
会议明确提出,“更好满足住房消费需求”。
这是国务院最新发出的房地产市场工作开局信号。当前,全国要重视对住房消费的有序提振,通过解除各类行政性限购、增加各类购房补贴等相关政策来满足住房消费需求。
2月13日,上海市发改委发布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一揽子政策举措,在8个方面的举措中,其中一个提到优化完善房地产政策,全面提速“两旧一村”改造和城市更新。
书记们上心楼市
今年的“新春第一会”,多个省市重点提及了房地产,明确将全力推动房地产消费和回升。
2月5日,重庆市召开“新春第一会”,市委书记袁家军强调,要全力推动房地产和建筑业企稳回升。会议召开三天后的2月8日,重庆宣布全面取消住房限售政策。
2月5日,在浙江省“新春第一会”上,省委书记王浩强调,大力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加快释放消费潜力。
2月6日,深圳市委常委会召开扩大会议,表示要推动房地产投资尽快恢复增长。
我们注意到,重庆提出楼市企稳回升,有着坚实的基础支撑。1月28日~2月4日春节期间,重庆中心城区商品房日均成交量同比增长25.5%。1月全市二手房成交25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2.3%;中心城区二手房成交13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5%。
?据克而瑞监测,春节期间重庆新房成交量达到近4年峰值,同比上涨281%,均价同比下降7%,成交项目多以特价房和新春特惠等活动为营销点,“以价换量”促进成交。
经过两三年大力推动“保交房”后,河南楼市逐渐恢复了活力,政策更注重着眼于大局,在加力稳住楼市方面,河南省政府明确提出: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支持盘活闲置存量土地、新增土地储备以及收购存量商品房等政策,新增保障性住房5.7万套;推动城市闲置房产向旅居长租功能房转变;推动“白名单”项目扩围增效,全面完成保交房项目交付任务;扩大商品房“以旧换新”“卖旧买新”规模,大力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开展城市更新和安全韧性提升行动,加强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城市更新项目3910个,改造城中村416个、老旧小区1459个,统筹改造一批老旧街区、厂区。
?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表示,当前最为核心和根本的因素是房地产的深度调整。这一调整会在实体经济需求端、资产负债表的资产端和金融角度的负债端产生深远而急剧的影响。
他认为,应该抓住房地产价格大幅度下滑的契机,大规模开展房地产收储,全力推进新型城镇化。
住房消费大行动
围绕住房消费的方向,接下来各地在支持居民购房的政策上,交易税收、首付比例、房贷利率、购房补贴等政策,都有进一步优化和调整的空间。
政策取向其实是有迹可循的。2024年12月24日至25日,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住房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指出,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一是着力释放需求。把“四个取消、四个降低、两个增加”各项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坚决落实到位,大力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有效发挥住房公积金支持作用。加力实施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推进货币化安置,在新增100万套的基础上继续扩大城中村改造规模,消除安全隐患,改善居住条件。对群众改造意愿强烈、条件比较成熟的项目重点支持。
二是着力改善供给。商品房建设要严控增量、优化存量、提高质量。以需定购、以需定建,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配售型保障房要加大力度,再帮助一大批新市民、青年人、农民工等实现安居。
在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改委等中央部委表态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的政策背景下,住房消费是各地的一项重要经济工作。事实也是如此。进入2025年,多个省市已经出台相关鼓励政策,表示支持住房消费需求释放。
1月27日,山东省九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促进住房领域消费的行动计划》,提出更好满足多样化改善性住房需求,包括组织各类住房促销活动、充分释放房地产存量增量政策红利、稳步提升住宅品质推介各市“好房子”建设典型经验等20条措施。
值得注意的是,山东省还提出,要动态优化调控政策,实时掌握房地产市场动态,充分发挥城市政府房地产市场调控自主权,因城施策用好“四个取消、四个降低、两个增加”政策组合拳,进一步优化完善省市两级政策工具箱,切实把各项存量、增量政策落实到位。
通过购房补贴助力满足住房消费需求,亦成为一些城市在推动住房消费的有力措施。1月27日,苏州市住建设局公布2025年苏州购房契税补贴政策,明确为进一步满足居民购买刚性和改善性住房的需求,在全市范围优化延续购房契税补贴。其中,对购买新建商品住房的购房家庭给予50%契税补贴(最高不超过房屋契税计税依据的1%),政策延续至2025年3月31日。
不少市场分析人士认为,地方政府应出台各类购房补贴政策,一线城市北上深的限购政策,则有进一步松绑的空间。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严跃进认为,地方政府重视住房消费,说明房地产对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性。
“好房子”建设加速
“好房子”建设在2025年,将得到进一步落实。
记者注意到,多地在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建设“好房子”。
北京市提出,建设适应群众高品质生活的“好房子”。北京供地计划明确要推动“好房子”试点实施,提升住房品质。
广东省提出,发展绿色建筑,推广智能建造、模块化建筑、装配式建筑等,引导企业提高住房建设标准、优化物业服务,建设更多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
河南省提出,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建设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拓展“物业+生活服务”,更好满足群众高品质生活需求。
要推动“好房子”更好落地,意味着要对城市规划管理技术标准与准则等相关标准进行调整。
2024年以来,全国有近30个主要城市修改了城市规划管理技术标准,具体到“好房子”层面,主要的调整体现在层高、阳台、设备间的标准上。
在“好房子”行动方面,浙江省起步早,响应积极。2024年4月,浙江省城乡住房协调委员会印发稳定房地产“十条”举措,提出加大高品质住宅供给,从优化功能设计、落实完整社区建设要求、加强住宅质量问题治理、提升物业服务水平等方面加以引导。浙江省绍兴市在2024年3月印发《绍兴市“好房子”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及试点工作任务清单,是较早向住房城乡建设部报送实施方案的城市。除此之外,台州、湖州、嘉兴等城市也先后出台住宅品质提升等政策。宁波市则创新实施“保险+服务”城市房屋保险模式,构建起“政府出资、险企运作、监测服务、平台调度、智库参与”多主体合作共建的房屋安全社会化治理新格局。
“好房子”的设计和建设标准,对于购房者来说,不仅可以增加得房率,还可以居住得更舒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