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地产

俞海勇:开展基于建筑全生命周期的相关评价方法学、应用技术迫在眉睫

中国建筑防水协会

  俞海勇:开展基于建筑全生命周期的相关评价方法学、应用技术迫在眉睫丨种植屋面助力碳中和建议系列报道之五

  最近关注到中国建筑防水协会就全国人大代表洪杰“关于推进种植屋面、助力碳中和”的提议,针对新建建筑屋面和老旧小区改造出台推动种植屋面的相关政策,中国建筑防水协会种植屋面技术分会专家委员、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俞海勇教授级高工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和思考。他表示,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既是我国对国际社会的郑重承诺,也是面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具体行动。这无疑将对碳排放量较大的建筑业产生深远的影响。种植屋面(屋顶绿化)技术作为绿色建筑的重要配套技术之一,对于建筑的节能效果和减碳效应突出,开展基于建筑全生命周期的相关评价方法学、应用技术迫在眉睫。

俞海勇

  “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中国对国际社会作出了承诺。从碳达峰到碳中和,需要持续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加快能源消费方式转变,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建筑和建材业作为排放大户,作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产业,在“减碳”的路上如何发力,如何采用新技术实现绿色转型?是亟需解决的课题。

  种植屋面(屋顶绿化)技术助益建筑节能和减碳

  我国的建筑节能约占全国能耗总量的1/4,单位建筑面积能耗是发达国家的2至3倍,中国每年城乡新建房屋建筑面积近20亿平方米,其中八成以上为高耗能建筑,而近400亿平方米的既有建筑中,九成以上为高耗能建筑,发展节能与绿色建筑刻不容缓。建筑节能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事,是实现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一环。

  种植屋面(屋顶绿化)技术作为绿色建筑的重要配套技术之一,其优势体现在可增加城市绿地面积,美化城市景观,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减少城市热岛效应、完善城市生态系统、调节城市生活的心理和视觉感受。同时,屋顶绿化系统的节能效应也十分显著,屋顶绿化是冬暖夏凉的“绿色空调”,大面积屋顶绿化的推广有利于缓解城市的能源危机。屋顶绿化也可以通过储水,减少屋面泄水,减轻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对建筑构造层的也可以起到保护作用

  在建筑结构中,屋顶构造受到太阳辐射的直射与散射,同时,还承受降雨、降雪等外界环境的的影响。屋顶绿化对于建筑物的节能效应可以采用“当量热阻”来表征,夏季有屋顶绿化的当量热阻是无屋顶绿化屋顶热阻的3-4倍,相当于多做了2-3层的屋顶构造的保温层。

  屋顶绿化的当量热阻主要受到绿化的构造形式、屋面的坡度、栽培质的品种、含水率、保水率、孔隙率、植物种类、高度形状、密集度、蓄排水构造情况等因素的影响。而绿化屋顶上的种植土层,对建筑本身起着很好的保温隔热作用,可以有效的调节建筑内部的温度.使得建筑内部冬季更温暖,夏季更凉爽。经相关试验论证,夏季高温时,5cm轻型屋顶绿化覆盖的水泥屋顶可比没有覆盖的裸露水泥屋顶降低温度20℃。

  此外屋顶绿化植物的光合作用也有助于调节大气碳-氧平衡,对实现自然界的能量转换,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具有重要作用。

  基于建筑全生命周期开展屋顶绿化系统碳排和环境影响评价势在必行

  绿色建筑离不开绿色建材,建筑材料和设备的含能(碳排放)是建筑生命周期能耗(碳排放)的重要组成部分。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外建筑材料含能(碳排放)占建筑全生命周期能耗(碳排放)的20%。诸多绿色建筑评价体系通过碳排放或全生命周期环境负荷作为建筑材耗与节材的归一化控制指标。通过建筑材料的碳排放和环境影响评价结果,引导建筑材料降低其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进而降低绿色建筑的隐含碳排放。

  日前,将屋顶绿化体系视作建材系统,开展相关绿色建材评价的标准征求意见稿已经形成,标准就种植屋面系统在全生命周期内如何实现减少对天然资源的消耗和减轻对生态环境影响,是否具有“节能、减排、安全和可循环”的绿色产品特征进行了具体的描述,其中也对其“碳足迹”和“环境产品声明”提出了基本要求。因此,基于LCA方法学,开展基于建筑全生命周期的屋顶绿化系统碳排和环境影响评价,开发适应于屋顶绿化系统的评价方法学标准,科学量化评价屋面绿化系统一方面在建筑协同中,起到的节能和调蓄作用,另一方面其本身的“减碳”功能,也是摆在我们面前亟需解决的课题。

 延伸阅读

分享中心
  • 新浪微博
  • 微信好友
  • 朋友圈
  • QQ空间
  • 点击关闭分享
    热门新闻
    优采招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