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眼”查岗 员工在监控中心即能掌握线路“隐私”
11位班员,中山市主城区、东升镇、港口镇等110千伏以上,308公里输电线路安全管理运行维护工作。多年来,依托科学管理和科技创新,工作绩效逐年提高,各成员分别获得局、厅、部级荣誉38项。这就是中山电力“尖刀班”——中山供电局输电管理所输电线路一班。
空中线路:实时监控、精准定位
一直以来,输电线路防外力破坏是输电所的工作重点,以前靠员工频繁往返特巡去检查,如今,可视化巡视系统解决了这一工作难题。
2013年中山供电局于全省率先投入使用输电线路可视化巡视系统,该系统由视频监控系统、电缆可视化系统、电缆环流监测系统和绝缘子泄漏电流监测系统组成。线路一班技术骨干聂文翔说:“该系统可有效提高输电线路杆塔运行巡视效果,可利用5.8吉赫通信频段建立主干链路,230兆赫频段进行终端覆盖组建无线网络,传输监控视频,实现对高远山区、环境恶劣、无4G网络覆盖地方的输电线路杆塔进行视频监控,既能支持报警实时抓拍图片,也能支持实时视频。同时通过自身太阳能电池供电,全天候工作达到实时监控的效果。”
据悉,系统将现场画面实时回传至监控中心,运维人员第一时间发现外部隐患危险情况,将事故遏制在萌芽状态。在监控中心,新快报记者看到,一个视频画面能清楚地看到5个铁塔范围的线路及周边情况。
聂文翔算了一笔账,根据线路一班2016年线路巡检工作量测算为2340工日,“千里眼”设备投入使用后减少了约1/4的巡检量,节省车辆585个台班,若按每人每天160元、车辆台班每天400元成本核算,一年可以节省成本约421200元。
作业隐患:过程管控、重点隐防范
“现在上下塔,有防坠落装置,我可放心多了。”线路一班的老师傅感叹道。2013至2016年,一班所辖722基铁塔完成高空防坠落装置安装,覆盖率100%。高空防坠落装置是在杆塔爬梯处加装固定导轨,作业人员用安全带与防坠器连接,防坠器随着作业人员在导轨上滑动,整个上下杆塔过程始终处于保护状态,一旦发生跌落,防坠器受瞬间冲击力自动锁死。
技术改进、职工创新是这个班的制胜法宝。据介绍,线路一班针对大型机械施工作业进行深入调研分析,发现操作人员无法确定安全距离是造成破坏的主要因素。2015年,班组工作人员研制出“输电线路安全距离报警装置”,将装置的信号检测端安装于机械设备的前端,通过装置监控吊臂距导线的安全距离,能够及时准确报警,以免作业时超出安全距离造成破坏。110千伏光锦甲线电塔附近花木场主吴先生就很有感触:“高压线就在头顶,以前怎么看都判断不出5米距离有多远,现在不用看我心中都有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