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科转型是否会导致管理质量下滑?
万科物业“慈善车队”被爆围殴援藏志愿者一事,尽管事件真相尚无定论,但万科物业成都公司承认采购考察和活动过程管理的疏漏,显示这家曾以管理著称的开发商的管控体系已和之前不可同日而语。
万科总裁郁亮曾表示:“我相信混乱会产生秩序,而稳定则带来死亡。”万科转型尚未完全成功,但管理上的“失控”却不得不防。这也让人们对万科的未来不无担心:“乱”真的能推动万科更快转型?它会否带来一定的副作用?
自去年起,郁亮对万科进行一次大手术式的改革,推动公司管理架构实现更扁平化,并引发一场人事“大换血”。
新城控股高级副总裁欧阳捷表示,万科曾经是房企规模化时代的代表企业。但规模扩张依赖于高周转,万科的周转率已经达到了极限。像万科这种超大型房企距离瓶颈期越来越近,这迫使它不得不通过改革寻求增长。
他认为,万科是一家专业化思维的企业,如今要向多元化发展,这与原有的管理班底在思维上难免产生冲突,所以更换血液有助于提高团队的创新力,扁平化管理能让权力更好地下放到一线团队,让公司更贴近市场,才能实现转型时期的企业发展需求。
“在去年成功跨过2000亿规模的门槛之后,万科战略迅速转变,从规模转向效益,从过去‘做减法’的专业化路线,现在又回归到多元化。”一位上市房企高管表示,在改革的过程中,企业内部管理一定会呈现出“乱”的特点,因为企业的利益分配规则会发生变化,但这种“乱”会倒逼整个管理体系的改变,让其更适应白银时代的发展需要,最终实现“大乱才有大治”。
尽管万科的改革意识强烈,但正所谓“船大难调头”,一家超大型房企的转型难度不言而喻,副作用也很明显,像本次万科物业“慈善车队”事件背后,反映的是万科物业在监管上存在不到位的地方,在万科积极放权与频繁换人的背后,蕴藏着由于“乱”而导致管理质量下降的风险。
“放权的目的是释放区域的主观能动性,但区域有时候和总部的目的性未必完全一致,比如说区域也许更重视利润,这有可能在过度追求利润的同时,不经意间降低了服务的质量,导致客户满意度的降低,如果总部对区域的控制力不够,很可能出现管理风险。”上述房企高管表示,万科在放权的背后,需要总部有更完善的匹配制度,平衡对区域公司的权力约束,并建立完善的事后监督制度,防止管理意外的发生。
过度放权的另一个风险,在于各个区域各自为战,缺少一个灵魂人物推动企业向一个大的方向前进。
上述人士认为,万科的崛起和称王,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王石、郁亮等舵手的个人眼光。万科现在的做法是希望总部搭台,由一线公司唱戏,虽然万科的人才体系建设不容置疑,但灵魂人物的作用也不可小觑。在权力下放后,各区域的掌舵手能否延续王石等人的超前眼光,这仍有待观察。
万科最新公布的销售数据显示,公司在今年1~6月累计实现销售金额1099.6亿元,尽管上半年销售业绩反超绿地,但也被恒大紧追,能否保住“一哥”地位还不好说。更重要的是,与绿地在金融、地铁等领域,以及恒大在体育、快消品领域的跨界扩张初见成效相比,万科的转型并不算清晰。“虽然万科多元化的想法很多,但仍处于不断试错的阶段。”欧阳捷认为,以商业地产为例,万科一度希望以此为突破点,但如今又转向与万达合作,这显示出公司在商业地产的扩张并不顺畅。因此,与绿地等竞争对手相比,万科转型的焦虑感也许会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