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花开别样红
来源:中国建设报
7月的京城,正是月季花盛开的季节,街头巷尾都弥漫着淡淡的花香……
7月10日~12日,在2015中国智慧城市国际博览会上,各地把民生之花、智慧之花带到了京城:装下课本、作业、测试等6大内容的“电子书包”,能适当延长绿灯时间的公交优先控制智能系统,动动手指就能了解景区全貌的智慧旅游微信号……这些科技含量高、以人为本的智慧单品以及解决方案,不仅揭开了智慧城市的神秘面纱,让“智慧”更接地气儿了,也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互联网+、创新、实践”的主题。
南京:智慧应用全面开花
“河西地区线路上的400多辆公交车,在通过道口时,如果遇到公交车成队列连续行进,地面交通信号联网与公交优先控制管理智能系统可根据情况,可延长绿灯时间。目前,河西地区所有路口已经完成交通信号联网升级,新建成一批智能交通站台,新建交通诱导屏12个。”在智慧南京的展台前,南京市建邺区信息中心主任邵爱菊向记者介绍南京智能交通的运行情况时如是说。
其实,交通仅仅是智慧南京建设的一个缩影。南京市利用举办“青奥会”的机会以及国家第一批智慧城市试点城市的契机,将智慧城市和城市新中心发展深度融合起来,将网络基础设施、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作为智慧城市的建设基础,重点建设智慧城管、智慧环保、智慧安全、智慧政务、城市运营中心等智慧管理系统以及以智慧社区、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交通、公众服务中心为主的智慧服务系统,推进“智慧青奥”以及“绿色生态智慧示范区”建设,促进智慧产业快速集聚。
“目前,我们应用智能视频监控系统,提升公共安全的动态感知。经过多年的建设,路面视频监控点有1000多个,小区监控点800多个,高空瞭望点22个和三级监控管理中心44个,实现了区域全覆盖。”邵爱菊说道。
南京市常务副市长刘以安在展会上谈及智慧南京建设的成果时表示:“智慧城市注重数据共享。南京已经建立一个数据中心、一张运行网、一个汇聚的智慧平台,实现了资源共享。整个系统在青奥会上运行良好,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
番禺:“电子书包”解放学生双肩
“放学不用带着一堆书本,学生用类似平板电脑大小的‘电子书包’,就可将学习资料全部‘装’回家,这在广东省番禺市已是稀松平常的事情”。在广东番禺展馆,现场负责人、广州星海智慧家庭系统集成有限公司客户经理詹文虹告诉记者:“小小的平板电脑变身为‘电子书包’,里面包括我的课本、课堂导学、我的作业、互动讨论、测试反馈、辅导答疑六大板块。学生放学回家不用带着沉甸甸的资料,一个‘书包’就可以全部搞定。”
“电子书包”是一个以学生为主体、个人电子终端和教育云为载体的数字化学习系统平台,贯穿于预习、上课、作业、辅导、评测等学习各个环节,覆盖课前、课中、课后学习环境。“电子书包”提倡使用数码笔,学生的手写内容进行原笔迹呈现,不需改变传统书写习惯,老师备课时作图作画更清晰方便。
目前,电子书包项目作为番禺区智慧教育试点,由番禺区教育局牵头,在全区中小学范围内开展智慧城市教育探索。截至目前,电子书包已推广至师生用户13000个,覆盖番禺区43所学校。广州星海智慧家庭系统集成有限公司负责项目终端及相关配套设备的定制和系统集成、平台运营、网络建设和维护、电子书包内容的提供等内容。
“体积小、重量轻,省去了学生沉重书包的负担。此外,一些抽象的原理可以通过动画来演示,十分直观;碰到不懂的问题,平台上有学习论坛,大家可将问题发在交互论坛里,问题随时可得到解答,互动性很强。”詹文虹说道。
乌镇:江南水乡的华丽转型
7月10日9时58分,随着乌镇镇党委书记、乌镇国际旅游区建设管理委员会主任陶咏椿轻轻按动鼠标,“乌镇发布”首条微信在京发出。
据了解,乌镇发布是一个集传递旅游讯息、提供咨询服务、发布政务信息、展示乌镇魅力的综合性平台。该平台共有三个菜单栏——今日乌镇、走进乌镇和游在乌镇。用户只需动动手指,就可以在互联网上浏览乌镇的大事小情,打造线上的智慧小镇。
其实,白墙黛瓦、小桥流水的传统江南水乡在“世界互联网大会”的影响下,被打上“互联网”的深深烙印,智慧旅游、智慧养老、智慧政务……一个个带有“互联网”元素的符号,展示着小镇的全新风貌。
目前,乌镇景区和镇区内主要路段实现WiFi全覆盖;网上订房买票、电子支付,“智慧旅游”给游客带去了便捷,也给本地商家带来商机;通过穿戴设备,居民一起床就能获知身体状况,有专业人员给出锻炼建议,上门服务等,“智慧养老”让老人更好地颐养天年;动动手指,将问题反映给镇、村干部,相关人员立即跟进解决,“智慧政务”成为政府部门听民声、察民情、解民困、暖民心的重要工具之一……
对于“乌镇发布”以及乌镇未来发展情况,陶咏椿表示:“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今后的社会、今后的生活会变得怎么样,我们可以无限想象。正是这样,我希望‘乌镇发布’能造福更多的居民、游客,让他们能获得想要的资讯,享受到贴心的服务。”
贵州:托起大数据产业
今年上半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阳大数据应用展示中心、2015贵阳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的成功召开,两个事件让贵阳的“大数据”赚足了人气。
此次,贵阳依旧主打“大数据”牌,展示“块数据”研究成果以及大数据下的贵阳智慧城市建设成果。
大数据已成为“互联网+”的新生产要素。谁拥有更多数据,谁就拥有未来。然而各个细分行业,如智慧交通、智慧民生、智慧医疗、智慧社区以及腾讯、百度等企业,产生的大量条数据,是分散的、分割的、碎片化的。“条数据从一定程度上人为地割裂了在一个城市里面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包括人与自然之间各种活动和相互关系。我们希望把这种被割裂的关系重新恢复起来,提出打造‘块数据城市’。这是贵阳大数据的一个显著标签。”贵阳市副市长徐昊表示。
在块数据的基础上,贵阳市智慧城市建设秉持“统分结合”的原则。政府是做基础、搭平台的,借助“四网”推动智慧城市建设。一是建了一张覆盖全域的免费WiFi网,即“天网”,是由企业和政府的投资共同来完成的,不依赖三大运营商。二是建一张地网,独立于三大运营商的城市通讯光纤网络,整个城市的通讯管道都在政府的手里。三是建了一个政府数据共享平台,把政府的所有数据汇聚在“云上贵州”平台之上,让所有的政务数据可见、可用。四是建立政府数据共享平台,打破数据壁垒和数据孤岛,在政府数据领域实现有机融合。
“分”即运用众筹、众创、众包和众想的方式,把智慧城市的很多运用开发交给社会。企业基于基础的数据平台,可让更多的创业者、创新者、开发者开发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各种应用。
除此之外,克拉玛依、延吉、北京西城区、睢宁等多个城市也借助此次展会,在各自的展馆中描绘出异彩纷呈的智慧景象,一幅幅美好的新型城镇化智慧蓝图将在广袤的神州大地变为现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