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建自住房将如何影响楼市 或起到降房价作用
近日,北京市国土局通报北京今年上半年土地供应情况,比去年同期明显减少。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北京土地市场共成交经营性用地32宗,土地面积约290公顷(其中住宅用地约175公顷,商服用地约115公顷),建筑规模 约497万平方米(其中住宅约272万平方米,商服约225万平方米),成交额约634亿元。其中,保障房用地方面,今年上半年北京累计完成保障性安居工 程用地落实224公顷,完成计划指标的50%。
北京市国土局表示,下半年一方面将优先确保民生用地供应,对保障性住房用地应保尽保,大力推进棚户区改造,同时进一步鼓励国有企业利用自有用地建设自住房。
在当前一线城市房价出现回升势头的时候,北京市国土局鼓励国有企业利用自有用地建设自住房,被不少人士认为是稳定房价之举。北京市国土局相关人士也 对媒体表示,“下半年,北京国土局将鼓励国有企业利用自有用地建设自住房,如此不仅可以缓解自住房的供地压力,也可以盘活存量闲置用地。”
据媒体报道,2015年度北京市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总量4600公顷,其中新增建设用地控制在2100公顷以内,鼓励和引导利用存量建设用地2500公顷。也就是说,存量用地将成为2015年的供地主流。
中国房地产学会副会长陈国强分析,一二线城市房地产经过近些年的快速开发,城市中较好地块已经比较稀缺,开发商拿好地块的成本越来越高。而存量用地如果被企业自己用来建设自住房,相应地建设成本会很低,能够解决一部分人的住房需求。
企业也有这样的需求,一些企业在薪水上可能不具备竞争力,可以通过提供房子来解决职工住房问题,缓解职工住房压力。”西南财经大学经济与管理研究院院长甘犁告诉记者。
在甘犁看来,国企自建房的量不小。一般来说,如果通过开发商建设,不会纳入国家统计局的统计范围内,如果通过开发商来建,也许会纳入,因为国家统计 局统计的一些待售房,只是开发商报上去的。在甘犁看来,这部分住房一定要纳入统计体系,尤其在北京这样的地方,大机关、大企业比较多,企业自建房对北京整 个住房市场是一个很重要的供给,需要纳入统计体系。
从短期来看,北京国有企业很多,北京国企自建住房可以满足部分人群的住房需求,这部分人群不用去市场购买商品房,有分析说,分流购房需求,能够起到一个稳定或者降低房价的作用。
对此甘犁指出,因为现在有大量的空置房,像是一个堰塞湖,悬在我们头顶上,随时可能会冲下来,应该让它们流动起来,把存量住房盘活起来是多方受益的。但北京的存量住房比较难盘活,只好想这种办法(国企建自住房)。
甘犁说,北京房价较高,员工买不起房,如果通过自建房给职工提供住房,相当于转移一部分资产给自己的员工。这需要注意两点风险:第一,国企自建房减 少了总体市场的住房需求,对商品房市场会起到抑制作用;第二,国有企业内部分房的话,让员工的部分收入从显性变成隐性,可能回到过去福利分房状态。
甘犁担忧,企业间资源差距比较大,这种做法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因此不应该大规模鼓励,“权宜之计是可以的,小规模是可以的。”
一些专家分析,国土部门重视保障房供地,忽视商品住宅供地,造成今年上半年商品住宅用地计划完成量较低,一方面开发商竞地的激烈程度增加,成为地价走高的推手,另一方面也为未来1~2年后,商品住宅市场的供应不足埋下了伏笔。
甘犁认为,北京国土局鼓励国企自建房,通过企业内部间接地提供住宅用地,是对住宅供给市场的一种补充,短期是可以的,但希望不要成为主流,因为从过去10来年看,住房市场商品化起到了非常正面的作用,对中国住房市场是一个很好的刺激。
有评论指出,国企利用自有土地为员工建设的是保障房,问题是社会上很多低收入人群,他们的保障房谁来供给?为什么可以优先为国企员工提供保障房,并且很多国企的收入并不低。
还有一些网友认为,在北京,国有企业或行政部门拥有的土地不少在三环以内,这些区域拥有最好的教育、医疗等资源。国企在这里建自住房是可以利用存量土地,但另一方面,国企建设的自住房享受到了最好的公共资源,造成了资源享有的不公平。
甘犁分析,这是因为没有通过市场分配资源,只是资源内部分配,导致出现了不公平情况。
他建议,今后国企自建房如果在市场上交易,一定要缴纳土地出让金,假如公司以每平方米5000元的价格卖给员工一套房子,但实际上这套房子的市场单 价可能是每平方米5万元,其中两万元是土地价值。如果房子交易的话,应把土地价值交给国家。北京市国土局应事先定好规则,比如按照商品房当年土地出让金的 均价交易,缴纳这笔费用后才能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