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外墙保温行业“过山车”
昔日建筑外墙保温行业名人张震(化名),近日在微信朋友圈里竟然“代购”起保健品。其遭遇令国内建筑外墙保温人唏嘘不已。
在一场反腐风暴中,张震曾配套过建筑外墙保温材料的一个工程项目的主管被抓了。闻风后,他从上海远赴加拿大避风头,于是才有了当微信店小二代购的故事。
与他有生意往来的一位建筑界人士说:“建筑外墙保温是时刻提着脑袋干的活,钱没赚多少,一旦出事命就搭进去了。”
他此言中的“危险”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建筑外墙保温行业无序竞争,只能比拼价格和关系,在当下的反腐风暴中十分危险;二则是指一旦发生火灾,外墙保温材料往往被视为罪魁祸首,相关企业则难逃干系。
事实上,外墙保温行业是在2005年才真正驶入“快车道”,那一年,国家强制执行建筑节能标准,保温材料得到重视。但因为产值小,社会聚焦度仍然不高。
2009年北京央视大火以前,建筑外墙保温行业过着较为平静的生活。但那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6亿元的大火,以及在其后发生的,致使58人遇难的上海“11·15”特大火灾,引发了整个建筑外墙保温行业的大地震。“史上最严消防令”——“65号文”在此背景下出台,一切有机保温材料被叫停。
回忆起得知这一消息时的情形,山东一家一直从事有机保温材料的企业负责人依然有些气愤:“这不扯淡吗?国外有机保温材料,苯板、聚氨酯保温板都用得好好的,为什么我们国家就一定要用无机保温材料呢?那些发泡水泥、膨胀珍珠岩、岩棉只是防火性能好,但保温性能到底能有多少?”
但气愤归气愤,当时,这位负责人还是交代下属联系无机保温材料的设备厂家,因为“不能等死,总要找活路。”
当时,以有机保温材料酚醛保温板、聚苯板起家的张震也很痛苦。不得已,其公司投入巨资对有机保温材料进行改性研究,推出达到A级的有机保温材料,如聚合聚苯板(AEPS)。
同为上海的企业,另一家聚氨酯硬泡生产企业则从那年起就进入了蛰伏期,长达5年时间没有实现盈利。该公司的母公司是大型上市企业,看到母公司的同事个个开上了豪车,这家公司的员工只有羡慕的份儿。向领导提涨工资的事,就会被驳回,理由是没有业绩。
彼时,保温材料生产重镇之地河北,则是一派繁忙景象。在“65号文”的作用下,大批墙材保温企业投入巨资来做无机产品,2011年,当地岩棉生产线就上了四十多条。
但不到两年时间,2012年年底,“65号文”被废止,生产无机材料如岩棉等的企业陷入困境。但这些企业又回过神来,重新开始打起了有机保温材料的主意,与专注有机保温材料的企业继续竞争。
从2009年公安部和住建部联合发布 “46号文”(公通字〔2009〕46号),到2011年 “65号文”出台,再到2012年年末废止“65号文”,执行“新46号文”(国发[2011]46号文),政策几度变更,也使得外墙保温行业的发展跌宕起伏。
中国聚氨酯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李建波曾痛批这种状况:“中国建筑外墙保温行业不是市场决定的,而是政府主导的,‘一刀切’的政策让企业无所适从。”
政策的动荡,让建筑外墙保温企业犹如惊险过山车一样,爬到顶峰,跌入谷底,甚至甩出了轨道。山东、河北、江苏不少企业就消失在保温行业的历史中,而张震的企业只是不幸中的一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