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福乐五金再次助力清华大学设计竞赛
2015年伊始,清华大学建筑系Tectonic Studio以“形式&空间”为题举行的2014秋季设计竞赛圆满结束。作为该设计竞赛的唯一赞助方,总部在德国的海福乐是一家有着90年历史的专业五金跨国企业。除了提供资金上的支持外,海福乐更派出专业人员对学生进行现场指导。通过过去三年的合作,海福乐已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立了良好的关系。
建筑大师Juhani Pallasmaa说:“计算机能够设计出非常炫目的外观,然而它们往往只能停留在视觉层面,却无法用皮肤、手和身体去感知。”而由空间、结构和维护物组成的建筑,更需要顺应人类的活动。因此,此次竞赛对学生们的要求便是充分调动自身的感官,通过应用不同色调、形式、质素的材料、并配合光与影的作用,形成室内与室外两种不同精神感受的空间氛围。
18位学生,分作三组,由建筑学院副教授Terrence Curry指导,经调研、设计,历时八周,在预算(每个方案5000元)之内施工完成的三件作品,从不同的角度表达着对设计母体的思考:
一号作品,内部采用白色人造皮革,通透的阳光板营造出舒适、慵懒的空间氛围;外部则采用银色的铝塑板,将由海福乐五金件连接的构造节点作为装饰暴露于外,体现出外部形态刚硬结实的特征。
二号作品,方正的形态与一号作品迥异,采用了黑漆的铝板、木质胶合板及实木等材料。连接内外的木架结构显然是设计的重点与难点,由五金件连接一块块形似臂骨的板条组合而成,看似轻巧,却十分承重。
三号作品,以梦幻为题,首先以桦木胶合板及云杉木构筑起基本形态,再以帆布围裹,予人以轻盈的外部感受。 然而,木材的硬度使其很难弯出学生们想要的曲线形态,总不受控制地向外张开,所以这件作品的完成也是几经周折。可以说学生们在对各种材料的不断尝试与把控的过程中亦完成了对自己的挑战。
竞赛当天,应Curry教授的邀请,来自ZAHA工作室的日本设计师大桥谕从建筑设计的角度出发,分别对三组作品的形态、结构、设计理念,及空间配合等方面进行了点评。而海福乐市场部总监Petra Vogelsang女士与工程师Markus Zobe则从搭建、技术及五金应用方面给出了优化意见。在Mr.Curry的鼓励下,学生们亦认真地审视着彼此的作品,提出了不同视角的想法。开放的课题与开放的讨论,让学生感受到了设计的复杂性与多样性。虽然冠军头衔最终由一号作品摘获,但每一位学生在这场竞赛中无疑地,都收获了挑战问题的勇气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