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供热领域节能减排成效显著
“十二五”期间,新疆自治区乌鲁木齐市供热行业以供热安全保障为核心,以节能减排和技术进步为抓手,贯彻节能降耗、供热能源调整两大主题,契合新疆跨越式发展的历史机遇,按照“发展和保障共进、改革和创新互促、技术和服务并重”的行业发展理念,建立了“安全、清洁、高效、经济”的供热体系,在全国率先实现城市供热能源“煤改气”。
随着供热能源结构调整工作的实施,该市供热行业的发展步入快车道。热源生产从人工、半人工操作迈入全计算机控制时代,燃气供热锅炉全面普及等比例调节、烟气余热回收和风机、水泵变频控制等进入先进调控技术行列。为解决先进的热源生产与落后的热网运行调节技术、热能输配系统和监控体系不相匹配的制约供热行业节能高效问题,该市坚持以供热安全保障为核心、以节能减排和技术进步为抓手,认真贯彻落实供热系统自动化调控改造和老旧供热设施升级改造两大主题。2013-2014年度采暖期,排除热电联产供热及室外气温升高两个因素的影响,燃气平均耗气量同比下降15.5%。与北京市2013-2014年度采暖期单位面积气耗对比分析,低于北京市11.3%。能源结构的调整、先进产品技术的应用,有力推进了城市节能减排工作。
既有建筑供热计量改造取得突破性进展
2013年,该市在认真总结国内热计量改造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供热计量技术发展和地区供热实际情况,在北方采暖地区率先提出了以换热站为最小改造单元、供热单位作为实施主体、成片区实施改造的热计量工作原则。依托供热计量管理平台,建设覆盖热源、换热站、终端用户的自动化调控网络,逐步构建适应按需供热的“智慧热网”。通过一年的努力,完成了3000万平方米既有建筑供热计量改造任务。2013-2014年度采暖期,所有改造单位依据住户的室温监测、楼栋用热量等数据,对楼栋和热网的供热量进行实时控制,实现按需供热。经实测数据比较,实施供热计量改造的小区平均能耗较上一个采暖期下降20%左右。排除室外天气影响,供热系统综合能耗降低8 12%,基本实现改造预期目标。
2014年,该市又以公共建筑热计量改造为主体,深入推进既有建筑供热计量改造工作,当年实施改造面积1048万平方米,历年累计完成热计量改造4370万平方米。同时,在已实施热计量改造单位的基础上,构建基于全市范围的供热能耗监测系统和供热质量服务平台,以监督供热用能、用户供热质量,实现供热管网数据采集、供热备案管理、供热统计管理等。通过实施热计量改造,预计今冬可减少燃气消耗3200万立方米,减排二氧化硫370吨、烟尘70吨。
实施老旧供热管网改造 改善首府民生
随着城市集中供热规模的不断扩大、热用户数量的迅速增加,供热系统点多线长、纵横交错、系统零乱、老旧腐蚀现象日益严重。老旧供热管网不仅成为能耗损失的重点,更成为威胁安全稳定供热的重大隐患。为此,从2009 2013年,该市共投入政府补贴资金近1亿元,引导供热单位投入资金约8900万元,对全市670余个无物业管理小区和特困破产企业家属院等供热投诉集中的片区供热管网进行了改造,累计改造供热管网570公里。经采暖期回访调查,改造后的老旧小区供热保障和质量均得到提高和改善,惠及小区居民15万户。同时,也提高了供热管网的输送效率,使管网系统失水率及管网沿程热损失大幅下降,水力平衡失调情况大为改善,有力地提高了供热行业节能水平。特别是2014年,该市在2013年对无物业小区老旧管网进行全面改造的基础上,完成投资近4亿元,改造一次、二次供热管网337公里,是该市历年来投资规模最大、改造范围最广、惠及居民用户最多的一年,今冬可使179个片区20万余户居民享受到民生工程带来的成效,并进一步提高城市供热行业的安全保障能力和供热质量及节能降耗水平,预计可将供热系统失水率控制在1%以内,将能耗热损失控制在5%以内,片区居民家中平均提高2-3摄氏度。
启动燃气供热锅炉烟气余热深度回收试点工程
尽管“煤改气”后,该市热源生产平均热效率在92%以上,但由于燃气锅炉本身排烟温度较高(110-160摄氏度之间),排烟热损失依然是影响热效率提高的主要原因。为进一步提高燃气锅炉热效率,该市减少燃气锅炉房排烟热损失和氮氧化物等污染物的排放,回收再利用烟气冷凝水。2014年,在全国率先启动燃气供热锅炉烟气余热深度回收试点工程,在市热力总公司、华源热力公司、华凌热力公司等4家单位试点实施燃气锅炉烟气余热深度回收改造。通过在锅炉尾部加装空气余热和烟气冷凝装置,实现锅炉新风加热和烟气冷凝回收,将锅炉排烟温度由110-160摄氏度降至烟气露点(50摄氏度)以下,可提高燃气利用率约8% 10%以上。通过该项目的实施,预计每个采暖期可节省燃气约4200万立方米,折合节约燃气费用5700万元,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0.5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3000吨,减少氮氧化物排放1400吨,回收烟气冷凝水量77.6万立方米。
深入推进供热节能技术应用
为解决同一热源内由于负荷分配不合理造成部分燃气供热锅炉在低效率、高能耗区间运行问题,2013年,该市对各大型燃气锅炉房实施群控技术改造。通过采集、分析每台锅炉的负荷曲线,由控制系统自动调整锅炉的启停与负荷量,确保锅炉尽可能在经济负荷下运行。同时,大力推进热网分布式变频、气候补偿技术的应用,以用热建筑能耗为基础,在保障居民室内采暖舒适度的前提下,充分利用自由热和人的活动规律对供热量进行时间控制,改善一次网水力失调问题,降低循环泵功率。截至2014-2015年度采暖期,该市各供热企业已累计投资5亿余元,完成了热源、换热站风机、水泵变频改造,以企业为单位完成了4000余万平方米一次热网分布式变频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