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行业面临新一轮洗牌
来源: 北京商报
最高人民法院联合人民网近日发布的《失信被执行人排行榜》中,有33家陶瓷企业因欠账登上失信黑榜,最高失信金额达1.1亿元。北京商报记者发现,登上失信黑榜的陶瓷企业大多名不见经传,在市场不太好的大环境下品牌没有竞争优势,而且面临环保升级的资金压力。业内专家预测,陶瓷行业将面临新一轮洗牌,未来品牌企业将更有发展前景。
事件:33家陶企登失信黑榜
随着最高人民法院执行局联合人民网发布的《失信被执行人排行榜》出炉,一大批有着不良诚信记录的陶瓷企业也浮出水面。
8月11日,北京商报记者通过《失信被执行人排行榜》相关网页下面的搜索栏查寻,共显示有33家陶瓷企业出现欠账不还的现象,其中福建的陶瓷企业占12家,山东的8家,广东的7家,另有重庆、河南等地的不诚信陶瓷企业。在失信金额方面,排行榜上的都江堰市珠峰陶瓷有限公司在其“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一栏里的备注是“被执行人应向申请人支付1.1亿元”,也就是说失信金额超过了1亿元。长兴县方中耐火陶瓷有限公司、恩平市汇盈陶瓷工业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也都因各种情况欠债数百万元。
据悉,失信被执行人俗称“老赖”,法律意义上的“老赖”,一般是指在民商领域中的一类债务人,拥有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但是基于某种原因拒不偿还全部或部分债务。从《失信被执行人排行榜》中可以查询全国自然人和法人“老赖”的失信排行,对其失信金额、失信时间、失信次数等相关信息可进行详细查阅。此次《失信被执行人排行榜》的发布,让包括陶瓷企业在内的多个行业的失信企业曝光在人们面前。
分析:行业将迎来新洗牌
对于33家陶瓷企业登上失信黑榜,业内人士表示,这个现象很正常。陶瓷行业跟其他行业一样,都会有因企业自身管理不善欠债的情况,但受到今年宏观调控的影响,这种问题企业将越发凸显,同时也预示着陶瓷行业将会出现批量倒闭现象。
北京商报记者在《失信被执行人排行榜》上发现,这33家失信陶瓷企业几乎都是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几乎见不到一个叫得上名字的品牌。对此,新中源陶瓷北京分公司总经理曹文华认为,这些小企业出现欠债现象主要因为市场大环境不好,难以生存。另外,行业要求企业环保升级,无疑给小企业雪上加霜。“环保升级面临增加几百万元的成本,对于陶瓷行业而言,一条生产线(窑炉)一启动就很难停下来,再加上招工难,导致很多小企业亏本,所以欠下很多钱无法偿还。”曹文华特别表示,对于陶瓷企业而言,资金实力是很关键的,一条生产线(窑炉)一年就要消耗上亿元资金,一些企业动辄欠下成百万上千万元是很常见的。
业内人士表示,小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因自身问题面临倒闭也会带来其他恶性循环,如老板跑路、拖欠工薪等。公开资料显示,2014年7月底仅一周内,全国各地就有多家陶瓷企业因无力偿还债务遭遇停产危机,还有一些企业因欠款关停大量生产线,批量倒闭潮正向陶瓷行业袭来。
预测:陶瓷行业加速品牌化
相关人士预测,目前我国拥有几千个陶瓷品牌,这在一个行业的竞争中是极其不正常的。随着一批自身难保的小企业倒闭,一些大品牌也将逐渐显示出优势,整个陶瓷行业也将迎来新气象,未来的发展态势是品牌更具竞争力。
惠达陶瓷(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区营销中心总经理杜国锋表示,那么多小企业暴露问题登上失信黑榜,对于整个陶瓷行业未必是件坏事,这意味着陶瓷行业将会向品牌化发展,“每个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都将面临洗牌,市场和消费者自然会淘汰一些品质无保障的品牌”。闽龙陶瓷总部基地董事长陈进林认为,小企业遭遇倒闭导致行业洗牌在陶瓷领域十分常见,几乎每两年都要洗一次,有时候连一个地区的品牌都会被其他地区的品牌洗掉,每年全国各地都会有一些小企业消失。
与小陶瓷企业相比,一些已在市场上站住脚的大品牌却在同样的大环境下显示出逆势增长的大好趋势。据曹文华透露,截至2014年7月,新中源陶瓷销量同比增长了24%,他认为这是大品牌带来的优势,“陶瓷行业是低附加值产业,门槛低,同质化竞争严重,提升品牌服务及个性化极其重要”。杜国锋也认为,未来竞争是品牌化竞争,企业一是需要有好产品,二是要有好的渠道,缺一不可。陈进林则认为,陶瓷行业的品牌优势会越来越凸显,以前厂家很多,洗牌后厂家变得越来越少,品牌也相对集中了,品牌化将越发成为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