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亿:约束城市能耗须控制建筑总量

提要:根据2005年中国工程院的研究报告以及我国能源供应能力来看,2020年,我国能源消耗量不应超过40亿吨标准煤。用2012年的数字看,现有建筑能耗已经接近7亿吨标准煤的商品能耗,还要再加上相当于1.2亿吨标准煤左右的没有纳入到商品能源范围的农村使用的生物质能源。

  能耗问题,可以说是资源消耗、环境消耗的具体量化体现。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江亿日前在接受采访时说,必须进一步把建筑面积总量纳入官员考核体系,才能严格约束城市的能耗增长。

  建筑能耗增长10年不能超过20%

  笔者:如何理解建筑能源消耗问题的严重性

  江亿:能源消耗总量受到全球资源和环境容量的限制,是我国城镇化进程中不可回避的约束条件。

  从2001年到2010年,我国建筑存量增长近50%,建筑能耗水平也在持续增长。

  根据2005年中国工程院的研究报告以及我国能源供应能力来看,2020年,我国能源消耗量不应超过40亿吨标准煤。

  但在2012年,我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已达到36亿吨标准煤。如果要按照不超过40亿吨标煤的规划目标,今后10年内我国节约能源的任务十分艰巨。

  从我国社会经济结构来看,工业特别是制造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工业用能量约占国家总能耗的65%以上,应维持工业用能在目前基础上增长不超过10%。另一方面,我国目前交通用能仅占全社会总能耗的10%左右,无论从用能比例还是人均交通用能,都远低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水平。随着现代化发展,交通用能比例一定会有所提高,但不应超过目前的2倍。

  现在,我国建筑运行能耗一直维持在社会总能耗的20%至25%。在保证我国各部门经济建设健康发展的情况下,未来建筑能耗最多也不能超过社会总能耗的25%,即10亿吨标准煤以内,这一用能总量不包括安装在建筑物本身的可再生能源。

  但是用2012年的数字看,现有建筑能耗已经接近7亿吨标准煤的商品能耗,还要再加上相当于1.2亿吨标准煤左右的没有纳入到商品能源范围的农村使用的生物质能源。这样,我国今后10年内可以承受的建筑运行总能耗的增长幅度不能超过20%,考虑到目前建筑总量的持续飞速增长,能否实现这一控制目标将是严峻的挑战。

  笔者:在建筑规模增大之外,我国建筑能耗增长的主要原因还有什么

  江亿:由于目前建筑节能工作更多地是考虑提高能效,也就是提高各类用能系统的效率,但同时也大幅度提高了建筑服务标准,如照明水平、空调水平、建筑辅助设备水平 如电梯安装量 等,二者综合,实际用能量还是有所增加。例如,一些高档住宅采用高效的“恒温恒湿”中央空调,其用能效率很高,但相比大多数住宅使用的分体空调,单位建筑面积实际的空调用电量几乎高出10倍。这样的“先进技术”与“高效”的使用就造成实际能耗的大幅度增长。

  此外,就是近年新建的公共建筑、商业建筑大多为“大体量”、“超高层”、“高档次”建筑,采用中央空调方式,全密封不可开窗,通风、照明、冷热等环境需求完全依靠机械系统通过消耗能源来提供。这类公共建筑和商业建筑单位面积的能耗是以往普通商业建筑能耗的3倍至5倍。当前,各地大规模兴建超高层建筑、大型综合商厦、大型交通枢纽 大机场、大型高铁站 ,这将进一步推高公共建筑、商业建筑的单位建筑面积能耗。

  其次,随着居民收入增加、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用能设备拥有量大幅增加,生活水平得到改善。例如,10年前城市居民很少有生活热水,但现在生活热水普及率已超过80%。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居住建筑的能耗强度。

  我国目前城镇单位面积建筑运行能耗还只是美国的40%,是西欧、北欧国家的60%,如果完全按照他们的建筑使用模式与理念来发展我国的建筑,那么单位面积的建筑用能还会翻番,再加上建筑总量的翻番,我国建筑运行总能耗就会从目前的8亿吨标准煤增加到32亿吨标准煤,几乎为目前全国的能源消耗总量 。

  必须控制建筑总量

  笔者:以建筑能耗为例,你认为解决当前城市能耗问题的关键是什么

  江亿:针对建筑总量无控制规划,建筑量高增速的问题,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进行宏观调控:

  首先,严格控制我国建筑总量,明确各地建筑发展规模。从人均建筑面积约束出发,我国未来城镇建筑面积总量不宜超过400亿平方米。各地政府应根据未来人口规模明确建筑总量,制定建筑量控制规划,并严格执行。

  其次,逐年减少新建建筑量,稳定建筑业及相关产业市场。在城镇建筑总量控制的情况下,逐年降低新建建筑开工量,由目前的每年约20亿平方米的竣工量通过10年到15年时间逐渐降低到每年竣工6亿至8亿平方米,与拆除旧建筑量平衡。

  最后,开征房产税,遏制购房作为投资手段。

  我认为,我国人均建筑面积、包括居住建筑、公共建筑、商业建筑不应超过40平方米,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之前曾提出每户建筑面积控制在90平方米,现在这两个都突破了。我觉得有关部门应该尽快出笼系列的、全面的政策、法规,对住房总量、各类房屋建设总量进行合理控制。同时,要让大家接受这样的概念,也需要宣传教育。

  无论经济怎样增长、生活水平怎样提高,我们只能在目前的人均建筑用能强度下通过技术创新来改善室内环境,进一步满足居住者需要,而不可能因为未来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允许人均建筑能耗大幅度上涨,这是中国建筑节能工作的基本出发点。

  目前最急迫的任务不是控制建筑用能总量,这是长期的艰巨任务,而是控制建筑总量 必须立即刹住各地仍在火爆中的造楼运动。

  如果中央不实施有效的严厉措施将其刹住,造出更多的“鬼城”、“空城”,将给中国经济背上沉重的负担,将把全社会的财力都集中到不是真正需要的房屋上,将极大地抑制服务业,阻碍产业结构调整,更将加剧我国的能源紧缺和碳排放持续增长的状况。

  因此,从文化上,形成占房多可耻的负罪感;税收上,加快物业税等相关税种的实施,形成“谁倒房谁破产”;政策上,各级政府形成严格的房屋审批制,对居住建筑、公共建筑和商业建筑一律实行总量控制;干部考核上,按照建筑总量超标状况问责。

  如果把建筑总量控制纳入对各级地方官员的干部考核体系,也可能促进“鬼城”问题的解决和避免更多“鬼城”出现。  

新浪地产

网友观点

我要说两句

person
您好,请登录后进行评论。点击 登录 注册新账号

文明上网,登录评论,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新浪地产保持中立。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