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风险考验城市“使用手册”

青岛“11·22”中石化输油管线爆燃事故后,我突然想到“城市风险”这个词,我们确实已经进入城市风险时代。
在小农时代,人们更关注和强调自然风险,水、旱、蝗、雪灾害等,城市风险较少,是因为过去的城市远没有像现在这样广泛地使用现代技术,现代技术带来的风险较少。
现在技术越来越发达,大量的技术又集中在城市运用,比如电力的使用,各种电器、燃气的使用,且越来越趋向高端发展,这些都带来了技术风险。电线老化、电器不正确使用,或劣质电器漏电引发火灾、电击事故,以及煤气、燃气使用引发爆炸、火灾等事故频频见诸报端。还有,城市车祸,地铁追尾,以及像青岛“11·22”输油管线爆燃事故等,这在小农时代是不可想象的,但却在现代城市发生,城市风险正成为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风险。
城市聚集了大量的人口,加大了个人的外部性。我们常常不知道自己随时会遭遇什么样的坏事,别人有心或无意的行为,都可能给自己带来风险。更要命的是,我们的个人经验不能完全覆盖、解决技术带来的生活和生产问题。我们可能知道水电燃气安全预防的一些知识,但面对电梯、地铁等就立马傻眼了。技术风险正以倍增的速度驶向我们,作为个体的我们无法建立起精密的防范体系。
拿汽车驾驶来说,我们个人可能极为小心谨慎,安全第一,但我们不能保证别人像自己一样正确使用并注意安全,而一旦别人引发安全事故,就会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将自己也裹胁进去,成为受害者。
城市风险必须靠城市管理,或者说城市规则,因为技术在某种意义上说需要正确的使用规则(手册),我们将城市假设成一个庞大的电器的话,那么,这个庞大的电器的使用,必须要有安全“使用手册”,这个安全“使用手册”就是管理规则。而我们的城市管理远谈不上规则完备,或是有规则也不严格执行。譬如说我们有没有非常细化的城市防灾减灾的立法?又譬如说为了救火,巷子宽度至少要通得过救护车,可是我们的城市里有多少巷子连一辆救护车也开不进去的呢?假设一个城市的运行连基本的“使用手册”都没有,或是有“使用手册”却不按规矩操作,不出问题,那是万幸,出了问题,实属必然。
问题是,这个城市“使用手册”必须是遵循技术要求,而不是遵循权力要求,相信科学而不是相信权力,以科学为权威而非以领导为权威,否则就要受到惩罚。可是我们的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管理往往由权力说了算,而权力未必按“使用手册”来运行,也未必达到技术的精细要求,那么违背技术要求的建设和管理,必然带来城市风险,这种由管理不善、不善管理带来的事故,实则是用生命为之埋单,教训是沉痛的。但权力在技术面前能不能谦卑起来,又是一个问题。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推进,城市风险将越来越突出,我们做好准备了么?但愿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