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户口含金量更高?河南八成进城务工人员对“农转非”不感冒

新浪地产微信

近日,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发布了一份 《建立农民工市民化促进机制的研究与思考》的调研报告,指出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人口城镇化滞后于土地城镇化等问题依然突出。

尽管农业转移人口成为城镇居民的意愿较为强烈,但以河南商丘农村转移就业人口为样本的调查显示,只有11.2万人在城镇落户居住,仅占全部转移就业人口的4.9%。农民工进城落户积极性不高。

调研报告指出,这些问题处理不好,就会阻滞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因此,需要立足国情,借鉴经验,走出四化协调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农民工选择城市生活比例高

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在河南的调研发现,80.1%的在城镇务工农业转移劳动力都愿意成为城镇居民从而享受“城市生活”,但在城镇落户的积极性并不高,就户籍选择而言,他们更愿意保留农村户口、保留农地。

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社会数据中心发布的一份调查数据也显示:全国超过70%的农民工不愿回乡就业,而愿留在城镇里生活,如果一定要回乡生活,超过80%的农民工仍然会选择城市生活,他们分别选择回到家乡的城镇、县城乃至省会城市,愿意回乡村生活的只有20.2%。

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数据中心主任李强告诉记者,“相比乡村,城市生活具有综合优势,尤其是农村的年轻人,对城市生活的需求十分强烈。”

但发生在河南的“农民工城镇落户的积极性并不高”现象不是孤例。

以在北京新发地蔬菜批发市场打工的河北籍小伙小闫为例,他工作在北京,户籍在河北永清,家里有十几亩地,父亲和弟弟还在种地。

年轻的小闫十分关心时事,也十分明确自己的未来,“在北京打几年工,摸清蔬菜生意的门道,攒些钱就回家创业,现在国家对农业这么支持,我肯定不会放弃我的农村户口的,我以后也要向家庭农场或合作社的方向发展,”虽然提到要回乡创业,“但是生意肯定还是要在北京做的,城市里渠道多信息广。”

他还对记者表示,“身边抱有这样想法的人很多。”

城市生活保障还不够充分

劳动经济学专家、对外经贸大学劳动与社会保障系主任李长安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现在农民的农业收入年年提高,各种惠农政策、农业补贴的力度也在加大,这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逆城市化,农民会做出现实判断,认为保持农村户籍和土地,会比改变为市民户口得到更多好处。”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的问卷调查表明,仅有21.1%的农户愿意将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偿交还集体或转让他人。

调研报告还指出,受惠农政策影响,农业户口在局部利益上优势明显,导致农民愿意在城市居住,但仍希望保留农村户口和承包地。在产业集聚区就业的部分农民工,农转非的意愿不强,出现了“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的现象。

另外,农村宅基地退出补偿标准较低以及使用权转让受限致使转让价格较低,导致农业转移人口愿意落户城镇但不愿意放弃农村宅基地。

调研报告认为,因收入不稳定,进城住房成本过高,使得部分农民工游离于城乡之间,出现了“半城市化”现象。问卷调查结果表明,53.5%的在城市农业转移人口认为市民化的最大障碍是收入低或不稳定,43.6%的在城市务工农业转移人口认为市民化的最大障碍是买不起住房。

亟须取消城乡身份差别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曾撰文指出,“从社会公平的角度讲,不应该让上亿的人口把青春献给城市,把养老负担再甩给农村。因此,从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调整城乡关系的角度出发,要真正打开城门,以包容的胸怀和积极的态度接纳农民工,使其逐步有序转为城市居民。

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提议,应该加快户籍制度改革,降低落户门槛,创新农村人口有序转移机制。

调查报告中特别提到,要“改革附加在户籍上的就业、社保、教育等功能,让农民与市民真正享有同等待遇,”对县城和中心镇周边、产业集聚区成建制地转移为非农业人口的,允许其在一定时期内继续保留宅基地、承包地及农房的收益权和使用权,允许其每年自愿选择城市社保或农村社保。

韩长赋指出,当前要着力解决农民工的就业、工资、社保、居住、子女上学等现实问题,而长远来看,最终要逐步取消户籍制度所赋予的城乡居民身份差别,农村改革最终将实现“城乡劳动力平等就业、同工同酬同权同待遇”。

关键词:市场动态  

网友观点

我要说两句

person
您好,请登录后进行评论。点击 登录 注册新账号

文明上网,登录评论,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新浪地产保持中立。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