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人大代表建议建大楼身份信息防幕墙玻璃坠落
近年来,本市玻璃幕墙的运用呈现快速增长态势,一些安全事故也随之产生。近日,市人大黄浦组代表提交“关于加强既有玻璃幕墙建筑管理,确保城市安全运行”的调研报告,建议进一步完善信息平台,通过科学管理手段,从源头减少和控制“玻璃雨”的发生。
自1984年上海第一幢玻璃幕墙建筑——联谊大厦诞生以来,玻璃幕墙的运用呈现快速增长态势。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有玻璃幕墙超2亿平方米,占全世界85%以上。截至去年3月,本市既有玻璃幕墙建筑达3655幢,玻璃幕墙面积1600多万平方米。目前,本市既有玻璃幕墙大多分布在南京路、淮海路、延安路、陆家嘴等地区。仅在黄浦区,就有玻璃幕墙建筑463幢。数据同时显示,仅去年,全市就发生7起幕墙玻璃坠落事件。
玻璃幕墙建筑的监管现状如何?调研显示的结果不容乐观。现行监管机制多集中在新建建筑玻璃幕墙的控制、设计、施工和竣工验收环节上,对交付使用后的既有建筑玻璃幕墙监管仅靠几年一次的调查和整治,以及业主的自觉行为。另外,《上海市建筑玻璃幕墙管理办法》对于业主不履行建筑玻璃幕墙安全隐患排查责任的处罚力度不够。对个别业主拒不履行安全性鉴定或者维修义务,可能造成玻璃幕墙坠落;对已经或者将危害公共安全的,建设管理部门除罚款外,没有其他任何处罚手段。
调研还发现,在维护力量方面,目前本市玻璃幕墙的日常维护保养责任主要由物业公司承担,而大多数物业公司简单认为玻璃幕墙的维护保养等同于简单的保洁。为追求去污效果,有的物业公司甚至会使用对玻璃、五金件,甚至内部连接具有极强腐蚀性的化学洗涤剂,这些因素都给玻璃幕墙的安全性造成很大隐患。在维护经费方面,部分多业主的既有建筑玻璃幕墙往往因相互推诿,导致维修经费难以落实,使安全隐患不能及时排除。
为此,代表建议,加快出台《上海市建筑玻璃幕墙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等配套性文件,进一步明确玻璃幕墙第一责任人、行政主管部门、维护收费标准等一系列可操作性标准。针对多业主的情况,由管理部门负责界定责任范围,明确经费分担方式。
代表还建议,严格审批手续,把好原材料及衍生产品质量关。同时,进一步建立完善信息平台,按照一楼一档全程监管要求,将排查的信息数据和建筑物实地照片录入信息平台,掌握从规划、设计、施工、竣工验收到交付使用后的安全养护、定期检测、维修、改建等信息,并能按照建造使用年限作出检测、维修保养的自动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