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鳌亚洲论坛:亚洲时代的博鳌精神

http://news.dichan.sina.com.cn作者:刘军红2013/4/8 13:21:01 新浪地产

  4月6日-8日,博鳌亚洲论坛2013年年会在海南召开。来自五大洲43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商、学等各界千余代表与会,围绕“革新、责任、合作:亚洲寻求共同发展”的主题,展开多种形式的深度交流,体现了新时期亚洲开放、合作、共赢的时代精神。

  博鳌亚洲论坛是2001年由亚洲和大洋洲26个国家共同倡议发起的非官方、非营利型论坛,2002年起每年定址在博鳌召开论坛年会,为各国政界、商界和学界领袖提供广泛交流的平台。博鳌亚洲论坛的发展宗旨是致力于区域经济合作,推进亚洲实现经济发展。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亚洲人的亚洲意识上升”,和平、合作、互助、互利和共赢成为地区发展共识,由此衍生了以东盟为中心、以FTA为主要方式的地区合作浪潮。在过去的10余年中,亚洲地区形成了一系列地区合作机制,合作内容涵盖贸易、投资、金融、货币以及防灾减灾等非传统安全各个领域,极大地促进了地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文化交融,形成了亚洲特有的包容性、多样性、开放性并举的合作模式。亚洲合作,有效抵御了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冲击,维护了地区经济稳定、快步发展局面。亚洲成为世界经济的新引擎,世界也由此再度迎来“亚洲的时代”。

  亚洲地理面积占世界的30%,人口超过世界的60%,无论历史还是现在,都是举足轻重的存在。早在西方工业革命前,亚洲便因中国、印度和古巴比伦等文明古国的存在,长期在世界享有经济、文化、政治和交通中心地位。1880年前,仅中印两国的经济总量就超过世界的50%。而进入近代历史阶段,西方列强以及脱亚入欧、平步列强行列的日本,在亚洲大行侵略和殖民统治,才导致亚洲的衰落。尽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洲各国从殖民统治中获得解放,重新掌握了独立的政治主权和资源主权,但在美欧日主导下,二战后的世界又陷入了意识形态对立的冷战时代,亚洲被置于冷战的第二前沿,亚洲经济发展也再一次被推延。冷战结束后,意识形态的对立退潮,全球市场打通,亚洲整体迎来改革的时代,步入市场经济道路,焕发出经济发展活力,演绎了“东亚奇迹”。

  而在此过程中,不能忽视的是,上世纪90年代初期,面对冷战后的全球大竞争时代,美欧几乎同时构建了自己的地区经济圈――北美自贸区和欧盟,并借用各自的强大金融市场主导国际金融体系,使世界经济演变为美欧共主的两大格局。而亚洲则因未构建自己的地区保护屏障被置于美欧格局之外,直面全球大竞争的风高浪急。而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从英国的“撒切尔主义”,到美国的“里根经济学”,以及从“海湾战争”、到“世界贸易组织”形成,直至“东亚金融风暴”,亚洲的发展又始终被置于“盎格鲁萨克逊模式”及其地缘政治强权的漩涡中,而“帝国资本”的大进大出更成为诱发亚洲金融风暴的根本动因。

  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正面主动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开启了亚洲经济发展的全新时代。中国以巨大的生产能力和广阔的市场空间吸引世界投资涌入,刺激贸易扩大,经济发展,为亚洲的发展提供了重要资源。尤其是,2001年中国与东盟达成协议决定启动自贸区谈判,历经10年,终于在2010年建成了发展中国家自行安排的“自贸区”。“中国东盟模式”成为冷战后全球大竞争时代的“合作典范”。

  同时,也是在2001年,在中国的倡议下,亚洲、大洋洲26国的政商学界领袖汇聚海南博鳌,以亚洲特有的方式,本着和平合作、互利共赢的原则,倡导开放、主张平等、包容差异、尊重多样性,引领地区和国际经济、文化、政治多元交流,深度互动,形成共识,追求共同利益,促进共同发展,形成了亚洲时代的“博鳌精神”。“博鳌精神”主张合作,但不追从强力束缚;坚持平等,但不屈从霸道;包容差异性、尊重多样性,亦不推崇大国中心论的“王道”。1955年4月,刚刚获得解放的广大亚非国家聚首印尼的万隆,重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确立了发展中国家和平合作发展的基本原则,形成了“万隆精神”。“博鳌精神”堪称其历史的延续。

  如今,面对后危机时代,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再度热衷于主导新时期的“区域经济圈”,试图重新规定世界经济发展规则,使南北差距扩大化、固定化,世界发展问题再次面临历史性考验。亚洲各国能否发扬“博鳌精神”,促进地区和平合作、互利共赢,不仅将关乎亚洲的发展,也必将决定世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共同机遇。

关键词:人物观点  

网友观点

我要说两句

person
您好,请登录后进行评论。点击 登录 注册新账号

文明上网,登录评论,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新浪地产保持中立。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