卤汀河畔现穿越时空的碎片
新浪泰州房产讯 卤汀河畔发现大量古瓷碎片
年代跨越元、明、清三代,均为民窑烧制,保护价值不大
近日,本报报道了有人在海陵区城东街道窑头村古广明寺遗址发现出土印章的消息。不少市民因此前往窑头村寻访古广明寺。昨天,市民王先生在古广明寺附近的河岸上发现大量碎瓷片,经市博物馆专家鉴定,这批瓷片的年代跨越元、明、清三代。
河道清淤
众多古瓷碎片重见天日
近日,本报报道了有人在海陵区城东街道窑头村古广明寺遗址出土印章一事后,前往窑头村寻访古广明寺的市民络绎不绝。市民王先生就是其中的一位。
昨天上午,王先生参观完古广明寺遗址后,便沿着广明寺南侧的卤汀河畔行走,意外从岸边的土堆里发现了大量密集的瓷片。王先生了解到,去年,卤汀河清淤时,这些瓷片就不断被挖掘出来。“瓷片看起来历史久远,应该有一定研究的价值。”王先生说。
当天上午,接到电话后,记者和市博物馆工作人员一起来到现场。只见河道北侧堆起了不少土堆,在土堆的泥土中、河岸的河泥中瓷片到处都是,大部分瓷片图案古拙而质朴。从造型来看,为民间生活日用品残片。
附近的村民说,解放后,卤汀河经历过多次清淤,每次均能发现古瓷片。
泰州市博物馆考古部主任王为刚说,卤汀河曾经是明清时期重要的盐道,此处瓷器残片的高密度遗存,说明当年有大量民众在此居住和停留,这些古瓷片,见证了当年的繁华。
王为刚说,古代生产的瓷器分官窑和民窑两类,官窑烧制的高级瓷器,全部送入皇宫、官府;出口国外和老百姓的瓷器,是民窑烧制。这批瓷片的年代跨越元、明、清三代,都是民窑烧制。
王为刚表示,这些碎瓷片,应该是各个朝代遗留下的沉积物,并不具有很大的保护价值,群众无需前往挖掘。
专家考证
这里运盐船曾络绎不绝
卤汀河是我市境内的一条重要河流,南起海陵区的新通扬运河,北至兴化南官河,全长约40千米,南北走向(略偏西北),是一条半天然半人工的河流。
“老泰州喜欢把过咸的菜称为咸卤汀,卤汀河的意思,就是河水是咸的——其实是指这条河曾经是重要的盐道。”文史专家陆镇余说。
陆镇余说,古泰州地域濒临黄海,远在北宋年间,先民们就在这里制作海盐。当时,泰州城区以优越特殊的地理条件(里下河地带的水道咽喉)成了海盐运输的集散地。泰州城北门水关外,卤汀河和稻河、草河与连接城内中市河的一圈宽阔的围城河相通。
“卤汀河是里下河的门户,明清时代,这条河上,运盐的船只络绎不绝。运盐船经此进入通扬运河,经过扬州京杭大运河,运往全国各地。”陆镇余说,正因如此,才会有众多破碎古瓷器散落河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