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春:解决房价问题别靠打压房东
近日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2月70大中城市新房价格继续上涨,广州、深圳是此轮房价快速反弹的领衔城市,广州一手房价再创新高。尽管新“国五条”出台已有一个多月,但广州一手房价一路上涨的势头并未放缓。珠三角其他城市房价基本也是上涨趋势。
众所周知,房价主要是由市场的供需关系所决定。而政府对市场的调节、调控作用又是显而易见的。对政府而言,应当保持房价的相对稳定,使房价与中档收入人 群的收入水平相适应,同时保持政府、开发商、银行之间的利润。近年来,政府为调控房价、打压炒楼一族、维护社会稳定想了很多办法。即使暂时抑制了房价上涨 的势头,但是市场与政府、社会的期望值“相差甚远”。最根本原因是没有找到“病根”,无法“对症下药”。症结何在呢?一方面,现在民间资本堆积,投资渠道 不畅,股市又萎靡不振,大量的资本只能涌向楼市,从而抬高楼价。现实中一大群人买不起房,而另一小群人却空置着房子待价而沽,成为“房哥”、“房姐”、 “房叔”、“房婶”等,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和社会的极大不公平。尽管国家对房价进行多次调控,结果差强人意,这次新“国五条”的出台引来不少网民吐槽。而 另一方面,却是国人“居者有其屋”的观念使然。不少大学生刚毕业留在城市工作,父母就会千方百计、倾尽所有帮子女买或供一套房,打工一族也把供房当成毕生 的奋斗目标。国人这种追求“产权拥有”的观念(有安全感)也是扩大刚性需求的主要因素。
如果政府能扩宽投资渠道,使民间资本合理流动起 来,相信楼市一定会得到控制。更进一步来讲,政府如能正确处理好与房产市场的关系,房价就不会持续上涨。政府要解决房价问题,首先要更新观念,不要把房东 置于“对立面”,企图通过打压、削减房东的利益来实现房价的稳定与合理;而是要把房东的社会资源和政府的公共利益视为“战略性”整体,寻找利益的平衡点, 实现“多赢”。
政府完全可以通过“借力”民间资本和社会力量来化解房价过高带来的社会矛盾。当前,政府从政策上应当鼓励更多的“房 哥”、“房姐”、“房叔”、“房婶”等房东(当然是合法拥有为前提)拿出房子廉价出租,政府再给予市场价的差额补贴或减税,那么,大量的“空置房”就可以 “释放”出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社会的刚性需求,缓和供需关系,抑制房价的增长。在某种意义上说,这些“房哥”、“房姐”、“房叔”等房东无疑帮助政 府建了廉租房。这样,既盘活了房源,又实现多方利益最大化,更促进社会公平与稳定。然而,关键的问题是如何调动这些房东的积极性呢?当然还是需要发挥经济 杠杆的作用。一是加强房源的监管,使信息透明化;二是合法、合理征收房产税;三是政府给予合理的经济补偿。同时,政府还必须加快廉租房或经济适用房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