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地集团卷土重来

http://news.dichan.sina.com.cn东地产作者:傅一辰2013/3/20 8:44:11 新浪地产

  曾在上海(楼盘)楼市名噪一时的复地集团,却在上一轮上海房地产市场狂飚突进式发展中缺席,如今再度卷土重来的复地能再度恢复昔日荣光吗?

  复地来了。

  在2013年的第一个项目“复地申公馆”的发布会上,复地宣布了将加速布局上海,加大商办比重的战略,期望早日回归中国房地产企业的“第一阵营”。

  八年前与万科等同列房企十强榜的复地集团,八年后以40名开外的业绩,期待重排座次。

  这并不是一个容易的战略,在错失上一轮房地产市场的高速发展后,奋力追赶的代价已昂贵的多。

  不过,复星系土地、资金、品牌、渠道资源优势下——手握一手好牌的复地,杀回地产业第一阵营并非完全没有可能。

  聚焦上海 商办加码

  复地集团祭出的第一个策略是针对上海市场的“住商协同、区域聚焦”。

  作为为上海起家的民企复星国际旗下负责房地产开发的平台,复地一直将上海视为发展重心。在复地2013年“住商协同、区域聚焦”的发展方针中,上海也是当仁不让的“聚焦点”。

  据了解,今年复地在上海销售的楼盘将达到7个,目标销售额是70亿,占集团全年销售额的30%。一些货值达到百亿的大项目也正在谋划中,并计划在三年内实现上海单城市年销售100亿的目标。

  在不少房企开始涉足商业地产之时,复地也加大了商办类项目的投入,战略从“住宅为主”转为“住商协同”。

  复地几年在上海销售7个楼盘中,有4个为纯办公和商业类项目,商办销售额比重将达到28%。

  以刚推出的复地申公馆为例,该项目为42栋独栋商务别墅,集企业总部办公、CEO行政商邸、商务会客、公司品牌形象及私人公关场、私人艺术收藏展示等于一体,设置有商务餐厅、银行、超市等公共配套设施,其形式被认为是复地战略变化的代表。

  这个战略变化有务实的一面。事实上,依托复星集团民营经济领袖式的角色,复地集团在打造民营企业总部及商务官邸方面,优势显现。

  此外,在组织结构上,复地也做出了相应调整,目前已在多个城市建立商业运营公司,并在集团层面搭建了商业事业部,该团队人员将有近百人。复地集团商业管理公司也将成立,对复地各个城市公司的商业项目进行统一管理。

 错失的机会

  对于复地来说,2013年的战略转型,显得有些姗姗来迟。

  作为中国最早的房企之一,复地在1994年便开始从事房地产开发业务,并以上海市场为基础逐渐北上跨区域发展。

  2004年2月,复地在香港上市,成为第二家在港上市的内地房地产企业。

  对于大多房企来说,香港上市公司的身份是梦寐以求的,因为这意味着更为便利和低成本的融资。

  但对于复地来说,在港上市在并未能为其带来优势。作为H股在香港联交所上市的内地注册的公司,复地在海外融资的能力非常有限,即使想在境外发债融资,或进行股票发行融资,都需要中国证监会、外管局等部门的批准。

  此外,由于母公司复星国际同样为香港上市公司,鉴于《上市规则》对公司与其控股股东之间的关连交易的规定,复星无法为复地注入大量的资本。

  2010年6月,复地提出向复星高科技发行新内资股,但未获得股东大会通过。

  多重因素下,复地基本失去了融资的能力,也缺乏发展所需的资金,使其在上市的7年内发展速度远低于其他房企。

  2011年4月11日,复地的退市计划以股东投票的方式获得通过5月13日,复地正式撤销香港上市地位。

  诸多波折之下,2004-2010年间,在中国房地产业高速发展的黄金年代中,复地为“上市制约”和“保守”付出代价——公司销售额几乎原地踏步,而同期竞争对手全面发力。2004年销售额与复地相近的保利集团,在2012年营业额突破千亿;反观复地,2012年不过百亿量级。

  同系基金协同效应

  眼下,希望再度杀回第一阵营的复地集团,多了另一张好牌:房地产私募基金。在资本密集型的地产业,这是一张王牌。

  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复星系的资本运作与投资管理经验。

  2009年8月,复地成立了智盈股权投资管理公司并投入5000万元的种子资金,由智盈投资与诺亚财富发起成立首只复地景业基金。

  2010年7月,复地投资集团成立,进一步明确了私募、投资、资产管理三足鼎立的策略。

  2011年复地退市前,“复星系”已陆续组建了三支房地产基金平台:智盈投资、复地共赢和星浩资本。其中智盈和共赢的管理平台构建于复地集团旗下,投资领域分别侧重传统住宅和城市新区的产业地产,而星浩资本则专注于大型城市综合体。

  目前,复地已拥有十只基金,总规模约为34亿元,主要还是以投资复地的项目为主。复地集团董事长张华表示,一旦看好某个项目,复地就会把项目分配予基金团队,由其对该项目进行跟进,并根据项目做出方案。

  2012年底至今,已有旭辉、新城、金轮天地3家内地房企赴港上市。对于大多数房企来说,赴港上市依然是融资的最佳选择。

  而复地则在香港证券市场的大门关闭了之后,依靠私募基金打开了“另一扇窗”。如今,复地需要这扇窗的“协内效应”。

 “再创业”依托复星

  退市以后,复地在私募基金的贡献下逐渐扩大了公司规模。

  2012年,复地的销售额为166亿元,并拿了6块地,共有土地储备1750万平方米,每年新开工250万平方米,在建600多万平方米。

  2013年,复地提出了“再创业”的口号,目标是销售额提升20%,达到200亿,而2015的目标已被锁定在300亿。

  借助复星集团的支持,是复地扩张的关键。

  张华表示,有时候,复地在拿地时会用到复星很多资源。“例如,我们到某地区拿项目,当地政府在地价上做一个折让,同时要求复星在医药方面投入。但如果不借助复星的优势,有些项目复地根本就进不去,因为地方政府并不愿意单单引进一个地产项目,而是想最好能同时引进多个产业。”

  不过,由于错失了黄金发展时机,如今的房地产市场已今非昔比。楼市调控趋紧,土地出让门槛、资金成本高启,多重因素之下,复地集团,这家昔日的名星地产商,能否演绎王者归来的传奇?答案仍需时间检验。

关键词:企业新闻  

网友观点

0人评论了新闻:复地集团卷土重来

我要说两句

person
您好,请登录后进行评论。点击 登录 注册新账号

文明上网,登录评论,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新浪地产保持中立。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