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村大家长“陨落”
人物语录
北京现在最高的大楼就是328米,华西人民就要和党中央高度保持一致。
有领导说,你这个土标准好;有领导说,你这个土标准搞得太土了;也有领导说,你这个土标准搞得太洋了。那我们怎么办?我们就再改,就改为不土不洋、不城、不乡,具有华西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社会上有少数个别地方,叫买官卖官,他们买官同我们不一样,我们买官是为老百姓挣钱,阿四(吴协恩)挣钱不是为自己,所以说为什么是他接班。
3月18日,原华西村党委书记吴仁宝因病去世,享年85岁。他被称为“中国最有名的农民”,曾将贫穷落后的华西村建设成为中国公认的“天下第一村”。他曾于2005年作为封面人物登上美国《时代周刊》。
吴仁宝1928年11月出生在江苏省江阴县华墅乡吴家基,1961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1年他担任华西村党支部书记以来,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始终坚信“人民幸福就是社会主义”,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共同富裕,带领全村党员、群众艰苦创业,把一个贫穷落后的小村庄建设成为享誉海内外的“天下第一村”,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典型。吴仁宝曾任江苏省江阴县委书记、江苏省政协常委。他是党的十大、十一大、十七大代表,第六、七、八届全国人大代表。曾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全国道德模范、中国十大扶贫状元等称号。
吴仁宝的传奇人生,使他先后成为电视剧《华西村的故事》、电影《吴仁宝》的主人公,并于2005年作为封面人物登上美国《时代周刊》。
他创造了神话
最大心愿就是让穷人过好日子
华西村建立于1961年,当时人口667人,集体资产2.5万元,欠债1.5万元,人均分配53元。在吴仁宝的带领下,华西村开始了大规模的农田改造和新农村建设。1978年年底分配时,吴仁宝一家一户地谈心,把年终分配的钱作为投入建厂,入股分红,从此逐步形成了具有华西特色的“少拿现金多入股”、以群众股份投入为主体的股份制新集体经济制度,造就了华西村今天的共同富裕。
为了带动周边共同富裕,吴仁宝建议将周边村与华西村联合建立大华西村。如今,华西村已由原来的面积0.96平方公里、人口1600多人,扩展到方圆30多平方公里,下辖16个村,人口3.5万人,人均收入达8万余元。
吴仁宝说:“我是穷过来的,看到有人穷我就心疼,最大的心愿就是让穷人过好日子,这是我的原动力。我是信仰共产主义的,任何时候,我都坚信一点,共产党是要为大多数人民谋幸福的。无论什么时候,华西村都将在党的领导下,走共同富裕之路。”
如今,华西村已从最初单一的农业发展为农、工、商、建、游五业并举。目前已形成以“海运海工、旅游航空、物流储运、资源金融、提升三农”为主的产业新格局。从去年1至9月完成任务情况来看,华西村预计全年可用资金将比去年增加10%,今年交税将比去年增加3%,其中1至9月已交税5.2亿元。
他颇有争议
被认为是“独立王国”的“国君”
吴仁宝治下的华西村一直以来饱受争议,他被认为是这个“独立王国”的“国君”。各种具有象征意味的建筑与行为,是吴仁宝及华西村在经济成功之后的一种资本转化,如同富人的成功总要通过慈善和捐款来转化一样,他需要这种表征:把经济地位转化为另外一种地位。
炫富?
2011年,投资30亿建成的328米高楼比肩北京最高楼;楼内置一头重一吨、价值3亿人民币的金牛,加上各种装饰,整幢楼价值近五十亿;而村后龙砂山上的“万米长城”、“小天安门”和“美国白宫”,是华西村的神奇景观……
当时,有很多人认为华西村在炫富,靠“高个”建筑来刺激旅游。有的甚至认为不可思议。
吴仁宝说,为什么大楼要建328米,因为北京现在最高的楼是国贸三期,是328米高,北京最高的。那么我考虑也是这样高。对于外界对这座大楼修建带来的各种争议,华西村的村民并不以为然。华西有这个能力建这个大楼的。
家族控制?
有研究者统计后指出,吴仁宝4个儿子可支配的可用资金(可用资金被定义为扣除所得税后的净利润)占华西村资金总量的90.7%。从党内职务来看,华西村党委的五十多人中,“以吴家为核心的圈子达到36人,占党委总人数的72%”。
当时有学者认为华西村已经成为吴仁宝家族控制的企业。有的甚至认为以家族掌控的集体,能否不朽?
对于外界对华西村是家族企业的质疑,吴仁宝说,如果吴家真要个人发展,就搞私有企业了,而不是现在华西村坚持的集体所有制。
让儿子接班?
2003年,吴仁宝和吴协恩父子交接班,引得舆论一片关注。吴仁宝对此回应说:“新书记是通过民主选举全票当选的。从上到下,从内到外,新书记的能力都得到了公认,各方面的评价都很好,是一个有能力、有办法、有水平驾驭各种复杂情况的好班长,德才兼备。”
据新华社 中新 人民 扬子晚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