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内地首个LEED“铂金级”认证项目剖析
北京东大桥路位于北京CBD西侧,是一条仅两三公里长的马路,由于其距使馆区和长安街很近,曾是迎送外国使节的迎宾路,随着迎宾路的改道,这条绿荫萋萋的安静马路也变成一条商业、商务都很活跃的马路,总面积20万平方米的侨福芳草地项目就位于东大桥路西侧,它是一座集写字楼、购物中心、艺术中心和精品酒店于一身的创新建筑,于2011年9月16日试营业。
称侨福芳草地项目为创新建筑是因为它是中国内地第一个获得美国LEED“铂金级”认证的综合性商业建筑,它的能源使用量仅为同等规模建筑的50%。
绿色创新理念整个建筑由四座塔楼构成。通透的玻璃幕墙及钢架结构,结合顶部采用的ETFE膜材料(与国家游泳中心所使用的材料相同)组成独特的节能环保罩,在内部实现独立的微气候环境。室内空气质量达到MERV标准的第11级,是综合性建筑所能达到的最高级别(国内建筑的MERV水平通常在7级左右)。
ETFE膜材料是新一代的环保材料,具有轻盈强韧、容易清洁、高透光性与可回收的特性,使用寿命至少为20年以上。ETFE材料燃烧时不会滴落,并且重量只有玻璃的1%,因此可以减少建筑架构耗材(如钢材)的使用量。
另外,ETFE膜材料的透光率高达95%,具有阻挡紫外线的特性,因此可以保证建筑物内部自然光线的采光效果,可以将灯具的照明需求降至最低,节约电能。而楼顶的斜面设计,充分保证了周围社区的日照权,做到与环境和谐共生。
侨福芳草地项目创新性地设计了亚洲最长的室内吊桥,横跨于建筑复合体之间,可以为顾客鸟瞰商户店铺和公共广场提供理想空间,也可以让人们更便捷地行走在4座建筑之间。整个建筑配套的系列观光电梯、18座6米长自动扶梯及与此相配套的直升梯,让来访客户和顾客尽享便利。
绿色节能技术侨福芳草地项目采用ETFE膜和三重玻璃幕墙组成的环保罩,配合通风换气系统形成了微型气候,不仅可以使空气更加清新,还能够在春秋季节,通过自然的空气对流形成新风,从而减少空调的使用。
同时,侨福芳草地写字楼内的冷水吊顶和地面送风系统的使用,使得办公室内形成空气流通。特别是夏季,冷气从地面送出来,只辐射到人员需要的高度,这样就节约了室内屋顶空间的冷气使用。
不仅在室内微环境方面下功夫,侨福芳草地项目还拥有完善的节水设施,平均用水量比LEED体系同等建筑标准少48%;建筑废料的回收率达81%,远远高于LEED对同等建筑的相应基准和中国建筑的平均值;在建筑外部设有雨水回收系统,将平时的雨水收集起来经过处理再利用。
室内照明也是商业项目的耗能大户之一,侨福芳草地项目室内照明设备的选用和特别的安装位置设计,可以使用最小电能满足人们办公照度。节能汽车专用车位以及电动汽车充电点的配置,更在细节中传达了绿色环保的理念。
【对话】
侨福芳草地是港资企业侨福集团在内地投资兴建的第一个大型项目,也是中国内地第一个预认证及认证均获得LEED“铂金级”的综合性商业建筑。LEED认证这个“绿色标签”给芳草地项目带来了怎样的商业价值?芳草地的投资回报率如何?带着这些问题,本报记者采访了侨福集团执行董事黄培修。
记者:如今中国建筑绿色认证市场逐渐呈现出国际化、多元化格局,除了LEED评估体系外,德国的DGNB、英国的BREEAM体系在中国都已有应用。芳草地项目为何选取LEED评估认证体系?
黄培修:LEED中文全称为绿色能源与环境设计先锋认证,是国际认可的绿色建筑认证评估体系,由美国绿色建筑协委员会(USGBC)建立并推行。目前在世界各国的各类建筑环保评估、绿色建筑评估以及建筑可持续性评估中,USGBC是较早开展绿色认证的机构,因此相对来说该评估系统比较完善,也更有影响力。
同时,LEED由于市场化比较早,而且可操作性很强,将具体指标量化,所以芳草地项目就选择了LEED认证评估体系。
记者:结合芳草地LEED认证的过程,你觉得一个项目要申请LEED认证需要做哪些工作?
黄培修:LEED的申请过程其实并不复杂,主要伴随施工进度进行,需要跟进固定制式的表格,提交相关材料。具体来讲,认证分为设计和施工两部分的得分点,通常施工结束、机电系统调试完毕才能完成相应文档准备工作,完成最终申报,等候GBCI的审批结果。
记者:与你投资的众多商业项目相比,芳草地的投资回报率如何?
黄培修:芳草地项目的理念比较前卫,同时又融入了艺术元素,可谓是建筑界的“绿色先锋”。虽然这样使项目的前期投入相对较多,但是从长远来看,会节约更多的能源。
此外,侨福芳草地是侨福集团在北京投资的第一个比较综合性的商业项目,2011年9月份开始营业至今,时间并不长。而回报是一个需要时间验证的东西,在现阶段还无法准确衡量,但还是比较有信心的。
记者:如今芳草地的出租率如何?客户的反馈情况怎样?
黄培修:到今年3月,购物中心部分的出租率约90%,写字楼出租率约60%。租户对芳草地的绿色环保理念还是非常认同的,而且就建筑本身而言,ETFE膜、灵活办公空间,加上冷水吊顶、地面送风技术的运用,共同塑造了环保罩内的微型气候,这对于企业形成自己的“绿色标签”、员工人体健康与工作效率的提高都是十分有益的。所以客户目前的反馈都是比较正面的。
记者:据了解,不仅芳草地整个项目取得了LEED体系的CS(建筑围护结构)认证,其中的一些商户还取得了CI(商业内部装修)认证,芳草地项目是国内为数不多取得“CS+CI”的项目。在推进CI认证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一些阻力?是如何解决的?
黄培修:LEED-CS是针对综合建筑的认证,评分点涉及可持续发展、水资源利用效率、能源和空气、材料和资源、环境质量、创新设计六个方面。LEED-CI主要针对商业建筑的内部装修。获得LEED铂金级CS认证的侨福芳草地,有助于租户申请LEED建筑室内装修CI认证。
具体来讲,LEED评定分为认证级、银级、金级、铂金级四等。银级和金级认证,只需单项达标即可;而铂金级认证,须六个方面均达标。因此,想要获得铂金级,在认证的过程中需要关注相关的每一个细节。
LEED认证的目的是为了提升公众的环保意识,推动整个行业节能减排,认证本身不存在难易之分,申请项目或企业本身的条件决定了是否符合LEED各级标准,这与申请者的设计和经营理念密不可分。LEED-CI认证基本是针对租户本身的,因此我们不能代替他们回答,也不能强制芳草地项目中的所有租户去申请LEED-CI认证,但可以肯定的是基于侨福芳草地这个环保建筑,内部租户申请CI认证,相对于在其他项目中更加有竞争力。
记者:有人对绿色建筑的投入与产出比提出质疑,结合芳草地一年多的运营情况,你怎样看待这个投入与产出比?
黄培修:绿色环保概念是以永续发展为前提的,从建筑本身寿命来讲,也应该具备可持续发展的使命与责任。所以建筑在开发设计之时,就要以打造精品与绿色环保建筑为出发点。这也是侨福集团半个世纪以来的理念与追求。具体到投入方面,绿色建筑的投入相对于一般建筑而言肯定会多些,但从长远来讲绿色建筑可以节约能源,而这也可以说是节约了使用成本,同时对周围环境有益。因此,绿色建筑带来的效益和意义远远不是只用投入与产出就能衡量出来的。
记者:到目前为止,你觉得芳草地项目在节能方面的设计及应用有没有遗憾的地方?可以采取哪些措施进行完善?
黄培修:侨福芳草地从规划设计,到完全落成经过了科学的考量,严格的施工建造,选用先进的环保科技和严谨的工作流程来实践绿色理念。时至今日,项目已经开业一段时间了,就节能方面来说,基本实现了最初的构想。
但如果说有没有需要提高的地方,我觉得可能有一些细节可以调整改进,但并不能称之为遗憾。比如建筑中的空气滤网,由于北京的空气质量最近有所下降,导致滤网清洗的周期会缩短,这与之前的设想有所差异,可能会导致投入稍有提高,目前关于空气滤网的改进也在调整中。另外还有温度的问题,在项目内部的体感温度应该会与室外气温有10℃的温差,但是2012年北京的冬天十分寒冷,所以在里面会感觉有些冷,虽然我们运用环保罩营造了半室内空间,但考虑到消费者的实际体感温度,项目结合了实际运营情况正在努力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