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高管话“金控”混业经营严控关联交易风险
在今年的“两会”上,来自央企的政协委员,对央企进行混业经营的话题颇感兴趣。
昨日,全国政协委员、华润集团董事长宋林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金融如何与实体经济产生互动,从而创造更好的平台是值得探索的,应鼓励企业创新。
华润严控关联交易风险
华润集团是一家多元化控股企业集团,金融是其七大核心业务板块之一,华润集团旗下的华润金融控股有限公司下设华润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华润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华润信托和华润银行。
宋林对本报记者表示,珠海市商业银行(华润银行前身)过去管理不善,存在许多问题,以至于濒临破产,华润集团介入之后,华润银行发展良好,资产规模大幅提高,是华润集团产融结合的一个重要平台。
本报记者查阅资料显示,截至2011年年末,华润银行总资产达到463.31亿元,营业收入达到9.69亿元,净利润为3.02亿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为67.83亿元。而同期华润集团总资产达到7654亿港元,所有者权益达到2640亿港元,实现销售收入3362亿港元,股东应占净利润174亿港元。
华润集团的金控板块另一个重要平台是华润信托,截至2011年年末,华润信托净利润达到10.8亿元,紧随信托业“龙头”中信[简介最新动态]信托之后。宋林称,华润进入深国投(华润信托前身)之后,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经过改制重组,非常重视搭建这个平台。
“过去信托公司以投资为主,现在信托公司为客户提供金融产品,实现投资者资金的保值增值。”宋林表示,虽然华润信托具有央企背景,但严格遵守银监会等部门的监管。
宋林还强调:“央企做金控,只要严控关联交易规模和风险,没有太多问题。”
中信遵循政策加强管理
讨论金控集团的话题,一定绕不开中信集团。
中信集团是中国经济改革的重要试点和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中信集团下属的金融类公司包括中信信托、中信投资控股、中信银行、中信国际金控、信诚人寿、中信证券等,具有多张金融牌照。
全国政协委员、中信集团董事长常振明昨日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由于中国实施分业经营和分业监管,金控的探索和推进,应适应法律法规的要求,作为金控只是管理机构,并不是整体的机构。
在谈及泛资产管理问题时,常振明指出,各金融机构应在国家法律法规、一行三会的政策框架内进行组织设计。中信信托是中国最大的信托公司,正在进行产品创新。
截至2011年底,中信集团总资产32771亿元,净资产2051亿元,全年实现营业收入3190亿元,净利润365亿元。同期,中信信托实现营业收入37.47亿元,同比增长57%;净利润19.2亿元,同比增长73%;净资产收益率约为30%。
光大十年“磨剑”
与中信集团并称为中国金融业综合经营的桥头堡——光大集团,其改革重组问题终于在十年之后接近尘埃落定。
光大集团在境内的主要金融企业有光大银行、光大证券、光大永明人寿、光大金控,去年12月20日,光大集团与甘肃省政府签订甘肃信托资产重组合作意向书,拟收购其35%股份,成为第一大股东,然后实现增资扩股。这标志着光大集团进一步做实“金控”,填补其业务空白。
全国人大代表、光大集团董事长唐双宁昨日对记者表示,光大银行是光大集团最主要的金融企业,近日光大银行首家境外分行在香港揭幕,标志着光大银行迈出国际化战略的历史性一大步。光大银行目前正在研究和推进包括H股IPO在内的外源式资本补充方式,一旦确定具体融资方案,光大银行将按照上市公司的有关监管规定公开披露信息。
本届“两会”,唐双宁提交《关于加快我国金融行业综合发展及金融控股公司立法的建议》,建议尽快通过立法将金融控股集团公司纳入健康发展的轨道。
唐双宁在人民网访谈中表示,从实践层面看,中国金融综合经营近年获得长足发展,已出现多种模式,包括金融控股集团公司模式。而与综合金融改革、创新和实践的进程相比,相关的监管和立法相对滞后,如缺乏系统和完善的金融控股公司立法,没有给予金融控股公司明确的法律地位。金融监管协作模式有效性有待提高,金融监管效果不理想,应尽快通过立法将其纳入健康发展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