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往事之广东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2006)
2006年,东莞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超额完成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初步走上了科学发展的道路,实现了“十一五”的良好开局。当年四月,曾任职东莞市长的刘志庚升职为东莞市委书记。也就是在这时节,东莞爆发了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次“民工荒”。习惯于打工者排队进厂的老板们,忽然发现招工有些困难。事件直接促使当年《东莞市企业人才迁户(暂行规定)》的出台。
这一年影响颇深的事是东莞开始禁摩。官方解释说是为了缓解交通压力和改善治安状况。然而,在当时公共交通并不发达的东莞,这一举措几乎是绝大多数身在东莞的人的噩梦。百姓除了等车难、坐车难,还要时刻担心遭遇“面包车抢劫或劫杀”事件。《东莞市综合整治摩托车工作方案》于8月10日正式出台。方案规定:“从今年9月1日起除国道、省道外,全天24小时禁止异地摩托车进入本市。从明年9月1日起,市中心区道路将禁止本地摩托车通行。”《东莞日报》2006年12月27日还报道:
“现在如有加油站给异地摩托车加油的,一经发现,立即封店!明年 9月1日之后,加油站绝对不允许给摩托车加油,违者封店!”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志庚昨晚在南城参加“风暴4号”治摩行动时透露明年东莞“治摩” 最强“杀手锏”······“政府将尽快出台禁止电动自行车上路的政策。”刘志庚说,电动自行车明年肯定会禁止上路行驶,相关政策目前正在制定中。
因为强制禁摩不得人心,刘志庚被称为:刘治摩、牛魔王等称号。当时坊间还流传过这样一个小段子:
刘志庚带一行领导去社区探望老人。一记者问一老爷爷:“老伯伯,你觉得我们的刘书记如何?”老爷爷说:“刘书记是好,但那个刘治摩就太坏了!没有摩托车,我们这些穷人买不起汽车,我们能这样?”记者跟老人的对话当场的刘志庚听得一清二楚,至于他心中如何想的就不得而知了。
这样的一年,不管是对东莞百姓,还是对东莞前市委书记,东莞都有太多的事情被人们记住。位于东莞樟木头镇的广东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也在她的发展史上记录着属于她的点点滴滴。
从这一年开始,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开始在园内佛光路两旁栽种菩提树并立写有佛教格言的石碑。一条长六千七百米,宽七米的佛教大道,五千棵菩提树,百余块写满佛教格言的石碑,形成了一条名副其实的佛教大道。现在游客走在佛教大道,不仅可观赏到美丽的自然景观,而且还能受到佛教文化的熏陶。
2006年10月,以“祈颂和谐、精英交流、创建诚信”为主题的第三届中国东莞观音山健康文化节开幕,“首届中国会长高峰论坛暨文艺晚会”、“万名企业家共建诚信林”等一系列围绕企业以及民间文化团体的活动在健康文化节期间举行;本届健康文化节各项活动集民间团体交流、文艺演出、创建诚信工程及为社会献爱心等题材于一体,是弘扬健康文化、反映时代风貌、促进民间团体发展和经济交流的十分有意义的活动,对东莞的经济文化建设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月,观音山被国际生态安全合作组织授予“国际生态安全旅游示范基地”。
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的成功和荣耀并没有成功阻挠别有用心之人的觊觎目光和实施强权夺取手段。2006年初,樟木头镇党委、镇政府按照东莞前市委书记刘